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985544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史籍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2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据此可以推断A墨子的爱具有阶级属性B墨子的爱不利于兼并战争C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D墨子的爱可消除社会矛盾3在城市布局建设中,管子主张:“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B礼制等级思想的破坏C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D城市功能的发展完善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

2、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性B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

3、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6据汉书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重教活动A标志蜀中私家儒学教育的兴起B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C体现了王国控制范围日益扩大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7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8南宋时期

4、,理学家朱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A肯定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B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C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D完全否定了鬼神的存在9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10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作者意在说明明朝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

5、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东西文化的隔绝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12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6、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

7、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8、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史记西汉汉书东汉三国志西晋后汉书南朝宋列女宋书南朝梁孝义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梁书唐孝行陈书唐孝行隋书唐孝义、列女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宋史元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叛臣金史元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元史明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1【答案】A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墨子的“兼爱”思想体现了无差别的爱,消除了阶级、等级的差别,因此其更为现代人所需要,故选C。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强烈的阶级差别

9、,与墨家强调的爱不同,故A项错误;B、D两项的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中并未涉及百家争鸣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解放,说明分封宗法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人与环境的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城市功能,故D项错误。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三人把阴阳家、道家思想融入儒家思想,这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10、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开始融合”,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据材料“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利用儒家的仁德思想为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A、D两项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统治,A、D两项从属于C项,故排除;B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不是目的,故排除。6【答案】B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玄学。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封建士大夫逃避现实,反对庸俗、烦琐的经学思想,吸收了道家学说,形成了崇尚老庄、探究名教义理的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故选B。玄

11、学不同于宗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C项符合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内容,故排除;魏晋时期儒学仍是封建正统思想,尽管它受到冲击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天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故A项错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无法体现格物致知的思想,故B项错误;探讨宇宙万物的本原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故C项正确;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无法体现朱熹对鬼神的态度,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据材料可知,王阳明反对对人的外在束缚,而主张内心自省,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知行合一”,B项

12、错误;陆王心学亦强调儒家伦理道德,C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恢复内心固有的道德意识,这符合材料“自然日长日化”的主旨,故D项正确。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文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文信息“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可知,作者意在说明明朝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A、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11【答案】A 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材料反映的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王夫之强调“

13、理在气中”,这颠覆了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思想,故C项正确;顾炎武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故D项错误。13【答案】(1)态度:批判。理由:原始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如依据材料答具体原因亦给分)发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2)原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特征:吸收佛道思想,以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演变。第(1)问,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中“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概括得出批判的态度;“理由”根据材

14、料一中“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得出原始儒学的发展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小问,结合董仲舒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儒学的发展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对理学的描述可以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得出理学走向僵化;根据材料三中“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得出当时思想文化专制。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张回答即可。14【答案】示例1 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示例2 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原因: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