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8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984996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学说8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阴阳学说8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阴阳学说8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阴阳学说8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阴阳学说8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阳学说8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阳学说8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阴阳学说 主讲人单巍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针灸的发明 与火的被利用 石器工具有关 人痘接种法 是人工免疫的先驱 针麻 穴位刺激和结扎疗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 中药治疗胆石症 宫外孕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等取得较大成就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 如上与下 天与地 动与静 升与降等等 其中上属阳 下属阴 天为阳 地为阴 动为阳 静为阴 升属阳 降属阴 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 下为阴 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 热为

2、阳 冷为阴 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所以可以说 阳依存于阴 阴依存于阳 比如 某些急性温热病 由于热毒极重 大量耗伤机体元气 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 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 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等症状 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 可以说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 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阳代表积极 进取 刚强等阳性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 阴代表消极 退守 柔弱等阴性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 无穷无尽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凡是活动的 外在的 上升的 明亮的 温热的 功能的 兴奋的 机能亢进的 属阳 凡是静止的 内在的 下降

3、的 晦暗的 寒冷的 物质的 抑制的 机能减退的 属阴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 或虽感受阴寒之邪 但入里从阳而化热 或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而化火 或气滞 血瘀 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临床多见壮热 烦渴 面红 尿赤 便干 苔黄 脉数 若阳热亢盛过久 则必耗阴液 故阳盛实热病证 易于煎灼人体阴液 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 阴精亏损 转化为实热伤阴的病证 此即是 阳胜则阴病 阴胜的形成 多由外感阴寒之邪 或过食生冷 阴寒内盛 遏抑机体的阳气 或由素体阳虚 阳不制阴 而致阴寒内盛 前者属实 后者则为虚实夹杂 此外 阴寒之邪壅盛 日久必伤阳气 故阴盛实寒病证 常可导致虚衰 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情况

4、此即 阴胜则阳病 阴虚则热 是指阴液不足 不能制约阳气 阳气相对亢盛 从而形成阴虚内热 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理表现 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 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 消瘦 盗汗 口干 舌红 脉细数 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 牙龈肿痛 颧红升火 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 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 肢麻 肌肉颤动等症 阳虚则寒 临床可见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 舌淡脉迟等寒象 亦可见到倦卧神疲 小便清长 下利清谷等虚象 以及由于阳虚气化无力 阳不化阴 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而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 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 是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主要包括亡阳和亡阴两类 亡阳 是指机体的

5、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 导致全身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多由外邪过盛 正不敌邪 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 或由于素体阳虚 正气不足 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 或过用汗法 阳随津枯 阳气外脱等所致 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 多由于阳气严重耗散而衰竭 虚阳外越所致 主症是大汗淋漓 汗稀而凉 肌肤手足逆冷 精神疲惫 神清淡漠 甚则昏迷 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亡阴 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 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多由热邪炽盛 或邪热久留 煎灼阴液 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 阴液耗竭所致 主症多见汗出不止 汗热而粘 手足温 喘渴烦躁 甚则昏迷谵妄 脉数无力 舌光绛无苔等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

6、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阴如 部位 上下 体表体内人体脏腑组织 外侧内侧阴阳属性 脏腑 六腑五脏 五脏 心肺肝肾 一 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的不平衡虚则补之 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平衡实则泻之 泻其有余 疾病的治疗 如 不足 阴虚生内热 养阴清热 阳虚则外寒 壮阳除寒有余 阳胜则阴病 损其有余之阳热盛而损及阴液 热者寒之 阴胜则阳病 损其有余之阴寒盛而损及阳气 寒者热之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 唯物论 体系之一 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物质报构成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关系 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之间整体平衡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

7、 1 木 伸展 易动2 火 阳热 上炎3 土 长养 变化4 金 清肃 收敛5 水 寒润 下行 五行属性归类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生长化收藏风暑湿燥寒青赤黄白黑酸苦甜辛咸 五行的归类 精气学说 一 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 元气一元论 认为 气是最原始的 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 万物皆由元气化生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精气的存在形式 无形 弥散而运动的状态 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 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 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五脏第三节六腑第四节奇恒之腑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脏腑之间的的相互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那什么是藏象呢 藏 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 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体外部的表现 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 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 病理上 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 治疗上 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