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中学高三生物月考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84927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祁中学高三生物月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祁中学高三生物月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祁中学高三生物月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祁中学高三生物月考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 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t1来表示C. 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D. 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装置图,明确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之时的时间差(t3-t1)来表示,同时掌握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对各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题意分析装置图可知,该

2、实验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附着在滤纸,导致滤纸上浮;滤纸上附着的过氧化氢酶一进入过氧化氢溶液就开始催化反应,故酶促反应时间可以用t3-t1来表示;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统计滤纸上浮的平均时间,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因此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水解,A正确;酶促反应时间可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差(即t3-t1)来表示,B正确;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计算反应时间的平均值,C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D正确。2.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

3、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 植物幼嫩的芽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C. 乙烯仅在植物体成熟的果实中产生,且只能促进果实成熟D. 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要求考生明确激素的作用,知道不同植物激素的来源和作用,此题难度一般。植物激素是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A错误;植物幼嫩的芽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B正确;植物的各个部分均能合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休眠的种子经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D

4、错误。3.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封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t1t2期间,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递减后递增B. 在t1t2期间,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快C. 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有氧呼吸引起的D. 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及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和分析图表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分析题图可知,在t1t2期间,

5、瓶内O2含量的降低,减少的氧气主要用于种子的有氧呼吸,C正确;在t1t2期间,B种子氧气减少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即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递增后递减,A错误;在t1t2期间,相对于B品种,由于A品种瓶内的氧气减少速率更快,因此与B品种相比,A品种呼吸速率快,B正确;0t1期间,氧气含量没有变化,即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的原因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D正确。4.下图中图1、图2表示雌性动物(AABb)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图3为该个体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1可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中一

6、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B. 图1中ea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C. 图3细胞中CD段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图2含一个染色体组,其中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及变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像和分析图像的能力。分析图1可知,a是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一对姐妹染色体,b是间期复制前的染色质,c是细胞间期复制后的染色质,d是分裂前期染色质变成的染色体,e是细胞分裂中期进一步缩短变粗的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没有着丝点分裂,A错误;图1中ea表示在

7、分裂后期发生的着丝点分裂过程,B错误;图3细胞中CD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因此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对于二倍体雌性动物(AABb)来说,图2含一个染色体组,其中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D正确。【点睛】细胞分裂图像中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细胞图像的判定方法:(1)若图甲为减数分裂图像,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则染色体上出现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要确定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如体细胞基因型、其他染色体上基因情况等。(2)图甲若为有丝分裂图像,则B、b不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这是因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

8、交叉互换等现象。(3)若细胞图像中的四分体时期体现出交叉互换现象,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5.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的碱基对替换属于基因突变B. 基因a、b在转录时都以链为模板合成mRNAC. 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个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 b、c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及其遗传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区段不是基因,而a、b、c基因在遗传时表现为

9、连锁遗传。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根据题意,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即、区段均不是基因,因此、发生的碱基对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不同的基因在转录时模板链不一定相同,因此基因a、b在转录时不一定都以链为模板合成mRNA,B错误;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由于密码子具有兼并性的特点,个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正确;b、c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上,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连锁遗传,D错误。【点睛】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

10、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6.下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3号、4号、5号、6号均为杂合子B. 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若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最终来自1号D. 7号与9号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5/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发病率的计算,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相关基因型的推理及发病率的计算。

11、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5号、6号表现正常但其女儿9号为甲病患者,可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己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可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又4号女性患者的父亲2号和儿子7号均为乙病患者,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因此对甲性状来说,图中8号和9号的基因型均为aa,则3号、4号、5号、6号均为杂合子,即都是甲病基因的携带者(Aa),A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若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致病基因只能来自5号,而5号的乙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C错误;由于3号、4号均为甲病基因的携带者(Aa),而7号不患甲病,故7号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9号为甲病患者(aa),所

12、以7号与9号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aa)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二、非选择题7.细叶桉(喜光耐旱的高大乔木)和蛤蒌(常生长在树林中半阴处)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蛤蒌的是曲线_。(2)当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膜结构有_。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则A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3 消耗的速率将_,此时C3 生成的速率_ (大于、小于、等于)C3 消耗的速

13、率。(4)某科研人员研究了细叶桉凋落叶对蛤蒌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乙。研究结果表明:与凋落叶量为0(g/kg土壤)相比,凋落叶量30(g/kg土壤)主要影响了蛤蒌幼苗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速率,依据是_;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 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对_的利用下降。【答案】 (1). B (2). 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3). CO2浓度 (4). 减小 (5). 大于 (6). 光合色素含量减少,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 (7). CO2(或“C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考查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P/R含义确定两曲

14、线对应的光补偿点,并根据其生活环境确定两曲线代表的植物。(1)蛤蒌属于阴生植物,光补偿点较小,当P/R=1时,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曲线B的光补偿点为a,小于A曲线的光补偿点,据此可知图中表示蛤蒌的是曲线B。(2)当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实验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3)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A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3 被还原的速率将减小,但CO2被固定的速率不变,C3 生成的速率大于C3 消耗的

15、速率。 (4)与凋落叶量为0(g/kg土壤)相比,凋落叶量30(g/kg土壤) 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减少,影响光反应速率,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 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对CO2(或“C5”)的利用下降。【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P/R含义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确定当P/R=1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对应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8.当过量的UV(紫外线)照射人体时,会诱导细胞凋亡,为探究相关蛋白在UV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者做了系列实验,部分结果见下表。组别凋亡细胞比例(%)UV(20J,20h)一正常细胞49.50.4J酶基因敲除细胞1.30.35(1)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_,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表中数据表明,UV照射条件下,J酶基因敲除细胞组凋亡细胞比例_,据此推测J酶可以_。(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