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离线考核

上传人:Q****0 文档编号:12983702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离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离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离线考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考核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请核对好题目后再下载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1953 年 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2 朦胧诗答: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

2、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3文化散文答: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

3、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4.大连会议答: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着重研讨文艺创作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邵荃麟针对前几年文艺创作中“左”的倾向,指出人物描写应该多样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文艺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中间人物,因此还要重视写好中间状态的人物。这一论点后来被说成是主张用写“中间人物”来反对写英雄人物而受到批判。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论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答: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

4、;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论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答: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

5、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3、朦胧诗在诗学与诗

6、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答: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1949 年以后诗歌创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