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83185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宣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城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下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左眼要看着目镜B. 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越明亮C. 视野面积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D.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随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光线变暗,看到的细胞越大,但是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光线明亮,看到的细胞越小,但是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详解】A、向

2、下调节粗准焦螺旋时,为了防止物镜和玻片相撞,眼睛要看着物镜,A错误;B、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光线变暗,B错误;C、视野面积即r2,而r即放大倍数,如果放大倍数增加10倍,则r变为原来的1/10,故视野面积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C正确;D、由于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物镜与装片的距离随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减小,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淀粉和糖原为不同种类的多糖,二者的单体不同B. 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而形成的多聚体C.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其存在于双层膜结构内D. 生物大分子蕴含能量多,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答案

3、】B【解析】【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它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详解】A、淀粉和糖原为不同种类的多糖,二者的单体都是葡萄糖,A错误;B、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而形成的多聚体,B正确;C、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其主要存在于双层膜结构细胞核内,在原核生物细胞内其主要存在于拟核中,C错误;D、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4、,而核酸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 B. 真核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原核细胞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C. 真核生物都是需氧型,原核生物都是厌氧型D. 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结构。原核生物虽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都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二分裂为原核细胞

5、的分裂方式。【详解】A、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DNA为环状,A正确;B、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C、真核细胞不一定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原核细胞也不一定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蓝藻含有有氧呼吸酶,虽然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真核生物也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D错误。故选A。4.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一过程发生在该动物精巢内B. 图一中B、D所含核DNA数目相同C. 图二的CD段对应于图一的C、DD. 图二DE段形成的原因是分裂末期DNA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去

6、【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一:ABC发生了有丝分裂,B图为有丝分裂的后期;C为卵原细胞,D图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且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故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E图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则F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形成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分析图二:根据细胞增殖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可知,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CD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则可以对应G2期、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E由于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变化为1个,则EF段对应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7、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一发生在动物卵巢内,A错误;B、图中B细胞内核DNA为8个,D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正确;C、图二CD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一的D、F,C错误;D、图二DE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变为1,D错误。故选B。5.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 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底物的量会改变酶促反应的速率C. 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 高温、低温、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变性失

8、活【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错误;B、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量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因此改变底物的量会改变酶促反应的速率,B正确;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错误;D、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变性失活,而温度过低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9、B. 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 K进出神经细胞膜的方式相同D. 破坏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会出现多核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增殖,表现出生命活动,因此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能量以及场所完成的。2、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双层膜的细胞器,都具有少量的DNA、RNA,都有自己的核糖体,因此能够合成部分自己需要的蛋白质,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属于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内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在动物细胞内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内与细

10、胞壁的形成有关。3、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而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上的K通道开放,K外流导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出现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Na+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当刺激过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为了维持K和Na+在细胞内外分布的特点,在细胞膜上有Na+K泵存在,流到外面的K和进入到细胞内的Na+通过Na+K泵跨膜运输,此时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病毒营寄生生活,

11、因此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K进如神经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而运出神经细胞膜的方式协助扩散,C错误;D、破坏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会影响分生区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因此出现多核现象,D正确。故选C。7.孟德尔在探索分离定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进行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B. F2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C. “杂交、自交实验”属于观察现象的内容D. “测交实验中F1能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属于推理内

12、容【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做了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看真实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证明假说是否正确,A

13、正确;B、“F2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属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阶段,不属于假说的内容,B错误;C、“杂交、自交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属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阶段,C正确;D、“测交实验中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故选B。8.某种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 (位于x染色体上)共同控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B. 群体中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C. 若白

14、色雌株和纯合绿色雄株杂交,F1中雌株均为绿色D. 图示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结合图示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_ _,金黄色的基因型为A_XbXb或A_XbY,绿色的基因型为A_XBX-或A_XBY。【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_XbY,即AAXbY或 AaXbY,A错误;B、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XBX-或A_XBY,基因型种类共有22+2=6种,B错误;C、若白色雌株aaX-X-和纯合绿色雄株A_XBY杂交,则后代雌株出现_ _XB X-,故雌株全为绿色,C正确;D、

15、图示体现了该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D错误。故选C。9.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正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B.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过交叉互换C.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D. 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分裂后产生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详解】A、该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是精细胞,需经过变形后形成精子,才可进行受精作用,A错误;B、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但图中却为B和b,说明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错误;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C正确;D、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已经分离,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而是常染色体,D错误。故选C。10.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