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982532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2018111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

2、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准备,故答案为C项。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2.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 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 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

3、. 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天人观念,孟子眼中的天已经不再是宗教色彩浓厚的天,而是可以被人认知的天且将其义理化,C项正确;儒家思想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是在宋明时期,A项错误;改造大自然是荀子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反身而诚、存心养性”,而不是西周时期“以德配天”那样简单的外在比照方式,D项错误。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名师点睛】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普性,

4、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3.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A. 田庄经济产生B. 大量自耕农出现C. 土地兼并加剧D. 有效保护非耕地【答案】C【解析】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之下,土地的自由买卖就会是经常性的现象,再加上土地税比较轻,这就等于为土地兼并创造了条件,因为土地拥有的多负担也不是很重,故选C而排除B;田庄经济不是汉代才产生的,故排除A;题干说到的都是耕地而不是非耕地,所以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4.律学是

5、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B【解析】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思想,体现出律学以礼入法的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特点,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唐朝

6、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5.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原来三个机构的分工合作与相互制衡,统一到一个机构处理事务更为高效。这说明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

7、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未涉及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D选项错误,财政机构的统一主要意图是提高效率,无法起到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6.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A. 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 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 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 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答案】D【解析】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

8、”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7.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C. 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D.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答案】A【解析】根据“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

9、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说明牧区扩大了,可从事农耕的范围缩小了,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A正确;B是由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决定的,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和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无关,排除D。8.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从

10、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表明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但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日趋频繁”;D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9.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答案】A【解析】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反映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的思想主张。材料“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反映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

11、,对人性的宣扬,这些主张都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故A正确;西学东渐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材料未涉及此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政治的主张要求,故C错误;“愚妇与圣人同直斥六经,张扬个性”体现了对传统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创新,故D错误。故选A。10.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A. 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 B. 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C. 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答案】B【解析】材料“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说明是文人画,文人画在创作上表現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

12、法、絵画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文人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情感,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思想,故A项错误。文人画注重写意而不是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故C项错误。文人画反映的是高雅文化,而不是世俗化,故D项错误。11.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D. 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答案】A【解析】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目的

13、是将对外交涉局限在“地方”,不让外国人进京,以符合中国传统体制,在清朝政府观念里,中国仍然是“天朝上国”,那些外国人只能与中国地方政府打交道,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清政府不愿意与外国人打交道,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思想,故C项错误;清政府此时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涉外机构,故项错误。12.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D. 西

14、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答案】A【解析】从新式教育机构分布来看,广州、天津和上海、福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分布较少甚至没有,这说明了广州等沿海地区近代化水平比较高,从而导致新式教育机构分布较多,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和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故CD项排除。13.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历史叙事和历

15、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属于历史叙述;“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属于历史解释。故选C。1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 立法服从于政治B. 行政服从于司法C. 从人治走向法治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