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文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78321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文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文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文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文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文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无答案)一、选择题(252=50分)1“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2“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2、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3、()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7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8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

4、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A楷书篆书隶书 B篆书隶书楷书C隶书篆书楷书 D篆书楷书隶书10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1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

5、大发明中出现最晚12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13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 B C D14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6、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 B C D1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6维新派主张对科举制改革:改试策论,增设经济特科,改武举为艺科,废除八股。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奏请递减科举名额,1905年再次联名上奏,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是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

7、亦即停止。”这表明()A维新派、袁世凯、张之洞政治立场相同 B废除科举制是近代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改造逐步深入 D清政府被迫改革使统治得以巩固1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18“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

8、势19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C改革力量弱小 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20在1839年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和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林则徐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B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正确C林则徐具有自大的“天朝”心态D林则徐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2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画功秦指出,中

9、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古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思想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0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2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10、”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打倒孔家店C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23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11、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4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12、B C D班级: 姓名: 序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序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题(50分)2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3分)27. (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