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77614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1、是指产业资本。2、分析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3、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4、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二、资本论第一卷体系结构七篇25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阐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阐述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三部分:第七篇,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阐述资本积累理论。第一卷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劳动角度剩余价值角度资本角度逻辑角度历史角度第一部分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资本产生的

2、前提出发点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部分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的增殖中心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部分劳动创造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的积累总结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第一章 商品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第一、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 第二、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 第三、是资本自身实际运动的要求。二、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和特点 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物品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商品使用价值的质和量 质: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物的用途。包括:一物一质;一物多质。 量:指使用价值的计量。使用价值的计量

3、尺度是一种社会尺度。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P.2、P6三、商品价值的质和量 1、交换价值 2、价值的质 第一、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第二、价值的实体是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第三、要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劳动的各种形态与价值决定的关系:(撇开供求关系)潜在劳动 流动劳动 物化劳动(劳动过程前) (劳动过程中) (劳动过程后) 劳动力 劳动发挥作用 凝结为产品的劳动 价值形成的基础 形成价值 价值 3、价值的量 价值量的涵义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1、决定商品的要素 第一、是否是劳动产品;第二、是否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三、是否通过交换;第

4、四、价值是决定性要素。2、统一性:3、对立性: 第一、质和量的对立;第二、人和物的对立;第三、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第四、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第五、源泉上的对立。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一、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创新 2、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第三、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二、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特点 1、具体劳动的涵义 2、具体劳动的特点 第一、性质不同; 第二、其总和表现为社会分工; 第三、

5、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条件; 第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之一。三、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及其特点 1、抽象劳动的物质内容: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 2、抽象劳动是指简单平均劳动 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四、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1、同一性: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 第一、质和量的对立;第二、是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对立运动的来源;第三、是商品两因素的根源。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前言:第一、商品具有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第二、研究主题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三、目的为了阐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价值形式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

6、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涵义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根本区别(2)相对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的质 1)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怎样被表现第一、质上的同一性是价值被表现的基础。第二、必须通过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因为:a它不能通过自己来表现自己;b与它相交换的是处在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2)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为什么能表现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商品的价值因为处在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在交换关系中的作用。第一、是价值物(作为表现价值的物);第二、是价值体(作为价值的化身);第三、是价值镜(作为价值反映)。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1)

7、20码麻布1件上衣的前提是两者包含相等的量2)商品相对价值量的表现情况相对价值形式(麻布)相对价值量(上衣)等价形式(上衣)相对价值量变动规律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价值量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2011件上衣10小时劳动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动20码麻布20小时劳动2021件上衣1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2011件上衣10小时劳动与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成反比变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200.51件上衣2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2011件上衣10小时劳动不变20码麻布20小时劳动2011件上衣2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2011件上衣10小时劳动根据类

8、推20码麻布40小时劳动2021件上衣20小时劳动3)价值量与相对价值量的区别:第一、涵义不同;第二、决定不同;第三、变化不同。(3)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的质 第一、是能够和另一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以自身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量,自身的价值量不能表现。 等价形式的特点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对最早分析价值形式的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1)功绩:第一、看到了商品的货币形式是简单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的形式;第二、在商品价值的表现中发现了一种均等关系。2)历史局限性:由于亚里士多德受他所处的奴隶社会

9、这一历史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不能进一步揭示两种商品交换中的共同东西是什么。(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第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价值在交换中表现,而不是在交换中产生。 第三、交换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第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同商品交换的发展是一致的。第五,简单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是一种胚胎形式。因为:a不表现一种商品同其它商品在质上的等同性和量上的比例;b等价物只是对一种商品而言的个别等价物。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商品的拜物教来自商品形式本身 1、商品的神秘性不是来自商品的使用价值 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直接被感觉。2、商品的神秘性也不

10、是来自价值规定的内容 劳动的质;劳动的量;劳动的社会形式3、商品的神秘性来自商品形式因为: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后第一、人类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使人难以弄清;第二、劳动量表现为价值量,使人迷惑不解;第三、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二、商品拜物教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一、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必须通过物的交换才能表现,使人产生了幻觉。第二,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社会有用性和社会均等性采取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又使人把劳动产品的社会属性看作物本身的属性,产生幻觉。第三,商品价值量运动规律的客观强制力,造成了物的运动支配人的幻觉。第四,货币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商品拜物教

11、的幻觉。三、在非商品生产社会里不存在商品拜物教 第一、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第二、封建社会的农奴和地主阶级;第三、自给自足的农村家长制; 第四、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四、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商品拜物教 第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能揭露商品拜物教的秘密 第二、一部分庸俗经济学家对商品拜物教迷惑不解。 第三、另一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商品拜物教基础上,又发展了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如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土地拜物教等。 第四、还有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则完全颠倒商品的属性,即把使用价值看作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把价值看作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复习思考题1、商品价值的质和量。2、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为什么说简单价值形式包含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4、如何理解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