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厚度.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77593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厚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营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厚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厚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厚度.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厚度近几年,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列入工作要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也成了各新闻媒体报道的一大热点,成了各家媒体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受众关注度的法宝。从深层意义上讲,推进民生新闻的报道,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媒体实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高度,增加其厚重感。 拓宽民生新闻报道视野首先是深刻把握好民生的内涵。“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阐述了勤与匮的关系,是最朴素的民生思想。“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历

2、来受到执政者重视,民生连着国运。辞海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因此,民生新闻的关键点是民生、民情和民意,媒体只有把握好社会大众所关心的和所需要的,才能真正把握好民生新闻的真谛。其次是拓宽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做活民生新闻,不应该过多地盯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这样的“小民生”,而是要拓宽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把目光聚焦在关系百姓冷暖、生存权利、生存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等“大民生”上。像关系社会和谐发展基础的劳动就业、让鳏寡孤独残疾者有所养的社会保障、求解买药看病难的医疗卫生、为老百姓严把入口

3、关的食品安全、还有司法公正、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些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真正能让百姓共鸣的民生新闻源。另外,新闻报道只有通过实现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理念转变,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更关注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才会让民生新闻走出零碎化、低俗化的怪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强化选题策划及采访深度在新闻产品“发育成熟”的过程里,选题策划和采访深度在凸显新闻的高度和厚重感方面至关重要。新闻策划是指采编人员为了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对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进行的符合新闻规律的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有学者认为,“新闻策

4、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魔棒”,“策划是新闻的新增长点”。策划的核心是选题,在实际执行中,选题策划除了紧跟中心抓重点,还要直面现实抓热点。2006年“三八节”,联合日报策划了选题“卖菜大嫂王友香”。这个选题的立意是当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各个领域中的优秀妇女代表时,我们想知道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这一天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选题通过一个卖菜大嫂的故事来揭示一个人群都市卖菜人的生态群像,唤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怀。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很好地把握了新闻采访的深度,早晨4点便赶到采访对象家中,随后跟着王友香的丈夫一起到批发市场批菜,回来后就陪着王大嫂一起卖菜,中午一起吃饭,下午一直跟到她收摊回家。记者把所看到

5、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原汁原味地端给了读者,其中包括卖菜大嫂这一天的收入等。因为这种新闻很好地把握了新闻策划和采访的技巧,也就很容易让读者体味到其中的厚度和感染力。切实融入人文精神时至今日,当人文关怀成为大众传媒的新语境,以贴近百姓为主题的民生新闻要做到厚重并打动读者、经得住推敲,就必须带着一颗人文关怀之心来做。新闻融入人文精神需要媒体和记者带着真情和责任,采写想读者之所想的民生新闻。联合日报曾经做过一期“第二代农民工”专题,记者深入农民工和他们的后代中采访,深深被所见所闻震撼,用饱蘸热情和忧虑的笔写下了“第二代农民工,在城市边缘游走”、“呼唤城市的大度”等报道。又如“六一”儿童节采写“闹市里

6、的流浪儿童”,通过几个流浪儿童的故事,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文章有情、有人文关怀,新闻自然就有了厚度和高度,也就有了生命力。新闻融入人文精神需要媒体和记者尊重新闻的事件和人物。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所有的媒体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灾区,纷纷向灾区派驻记者,体现了媒体在灾难面前的责任和大爱。但是,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在灾区,一些记者为了“抢新闻”,竟然拦着救援官兵要求补拍镜头干扰了救援,也听到一些关于新闻采访不近人情、不切实际的拷问。是什么让爱心发生变异?是当事记者失去了人文精神,失去了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就产生了经不住推敲的新闻作品。新闻报道满怀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新闻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根基。(作者单位:联合日报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