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湘教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3素材湘教必修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72707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湘教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3素材湘教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湘教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3素材湘教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湘教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3素材湘教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湘教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3素材湘教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湘教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3素材湘教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提纲(三)第三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文明的演进人地关系思想主要环境问题采猎文明(原始社会)崇拜和依赖自然,被动适应环境,地理环境决定论局部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破坏、部分物种灭绝,环境问题不严重农业文明(农业社会)利用、改造自然;人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局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毁林开荒,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工业文明(工业社会)征服自然,人类中心论全球性环境问题,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代文明(信息社会)人地协调发展,人地伙伴论,可持续发展思想全球性环

2、境问题,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再生速度,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形成环境污染。(3)人口压力。(4)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2、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1)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城市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

3、为主。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分消耗资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承受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二是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三是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城乡环境问题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

4、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为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2)全球性环境问题如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引起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旱涝次数增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植树造林

5、;加强国际合作臭氧层破坏太阳活动;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的制冷剂等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副渔业减少和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的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危害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清洁燃烧技术4、中国的环境问题(1)原因中国人口多,人口素质低,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2)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东北地区:森林、湿地减少。华北地

6、区:水资源短缺、沙尘暴、土壤盐碱化等。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沙尘暴、土地荒漠化等。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沙尘暴、土地荒漠化等。东南丘陵:酸雨、水土流失等。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质灾害等。台港澳地区:环境污染等。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基本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公平的观念);持续性原则(环境的观念);共同性原则(权利的观念)。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危机。2、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变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文明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大力推行生态农业;这两种生产方式都能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