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出土青铜器赏析(上).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72663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出土青铜器赏析(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洛阳出土青铜器赏析(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洛阳出土青铜器赏析(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出土青铜器赏析(上).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洛阳出土青铜器赏析(上)洛阳古称京洛、雒阳、斟、洛州、河南府,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早在1万年以前,洛阳就进入新石器时代,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演化递进发展,古居、古城、古国、酋邦、邦国由初级社会发展到高级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洛阳建立。之后,殷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先后在洛阳建都立国,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洛阳有着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及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

2、洛阳而闻名于世,洛阳也因此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众所周知,洛阳也是青铜器等古物出土甚多的地区。早在19281930年,洛阳地区的古墓被盗掘后,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物被加拿大人怀履光劫往国外,并将这批文物编成洛阳古城古墓考,收入青铜器达500余件。夏、商、周三代长达两千年,被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洛阳成为许多王室与诸侯定都之地。洛阳偃师二里头为夏代都城、洛阳西周成周城、洛阳东周王城等都是当时重要的青铜铸造中心。那个时代的青铜器造型丰富、种类繁多,除了各式各样的酒器,还包括

3、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爵和角在当时都是一种酒器,两者外形很像,都有三个尖高足,但爵前有流,后有尾,用来喝酒的一端称为流;角则前后都有尾,看起来比较对称。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乳钉纹铜爵,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时间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被称为“华夏第一爵”。除了爵和角,青铜器中的酒器还有许多,包括饮酒器、盛酒器、调酒器和温酒器等。包括(ji)、卣(yu)、觥(gng)、觚(g)、觯(zh)、尊、壶、(li)、方彝(y)、缶、(h)等数十种酒器,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形状和特点。鼎是青铜器中最主要的器物。最早的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

4、、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簋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放粮食制品;鬲则用来煮饭使用。到西周时期,鼎的使用渐渐演化成一种权力的象征。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以列鼎制度为核心,形成了一套森严的礼乐制度,天子与贵族才可以使用,且列鼎数量和肉食种类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周天子可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高级的士为三鼎二簋,低级的士为一鼎。因此,九鼎也成了天子的代名词,后又演化出一言九鼎,是指天子说的话,绝对有分量。以下按照时代顺序介绍洛阳出土的青铜器,供读者诸君赏析。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的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都城遗址。该遗址南临古洛河、

5、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乳钉纹青铜器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乳钉纹铜爵 夏代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高22.5厘米长流尖尾,圆腹,束腰,平底,三足细长外撇,腹部一侧有半环形,流近口处有菌状短柱两个,腹部的一面有两道宽1.2厘米的凸线,两线间横刻装饰五个乳钉。乳钉纹铜爵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形体小巧,无复杂纹饰,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最精美的青铜容器,堪称稀世珍宝。此爵束腰平底,爵流狭长,流折处

6、有两小柱,三足细长,腹的一面有两道弦纹,其间饰有五枚乳钉,造型简洁。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代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高16.5厘米 宽812厘米盾牌型,面微凸起。正面以长方形绿松石片规整地镶嵌成兽面纹。铜牌两侧上下有相互对应的四个半圆形穿孔,可系绳。该铜牌制作考究,在背面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由几百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历经3000年未松动一块,显见其镶嵌工艺技术之高超,是极罕见的艺术珍品,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它的发现标志着在夏代,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镶嵌技术。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代是中国青铜器最辉煌的时期。偃师商城铸铜遗址发现的青铜器造型别致、

7、纹样精美、铸造技术成熟。主要采用陶范铸造法,依靠活范模与活块范分铸铸接等技术制成形制复杂的器物,显示了当时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商代早期的鼎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等。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开始居多,鬲鼎也逐渐多了起来。尔雅记载“鼎之款足者,谓之鬲”。鬲鼎也称为分裆鼎,是鬲和鼎的混合体。鼎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多为兽面纹,如饕餮纹、蝉纹、象纹等等,纹饰变化巧妙。鼎的内部往往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子申父己”铜鼎 商代1958年洛阳伊川出土 高20厘米敛口,折平沿,立耳,浅腹,圜地,下有三立鸟形扁足。腹部饰以蝉纹及斜角云纹,器底内铸铭文“

8、子申父己”四字。该器制作工艺高超,造型和纹饰精美。尤其鸟形扁足,颇为独特。是商代晚期典型器之一。“母”铜方 商代1963年洛阳北窑商代贵族墓出土通高20.3厘米方体,四面坡屋顶状器盖。四角及器体四面有扉棱,通体均是以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方体高大,纹样繁丽。它以实用与美术、圆雕、浮雕、图案交相使用,通身满布花纹,典雅、庄重。盖内铸有铭文“母”两字,据考证应是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的媵器。该出土于洛阳北窑的一处西周贵族墓葬中,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代表之作。 柿蒂纹铜尊 商代 1959年洛阳郊区出土通高25厘米 口径15厘米敞口,长颈,鼓腹。高圈足,腹部饰一周柿蒂纹和

9、云纹,其上下各有两道弦纹。圈足内铸铭文“射”两字。铸造精细,造型美观。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前771年)武王灭商以后,产生在黄河以南、伊洛一带建都的想法。两年后,周武王病死,其子成王继位,周公辅政,命周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划城郭、宫室、郊庙、朝市。周公向各诸侯国民和殷民颁布命令,之后命令殷民开始大举动工,经过*个月的兴建,年底成周城便告建成。建成后,成王曾长期在成周执政。西周时洛阳拥有最大的铸铜工场西周北窑铸铜遗址。北窑分为上窑、中窑、下窑,各成村落,该遗址位居上窑附近,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300米,占地面积很大。经考证,该遗址始于西周初年,系西周宗室铸铜基地。兽面纹铜方鼎 西周

10、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 高36厘米长方形体,折平沿,方唇,立耳,四柱足。器身四面饰以云雷纹衬地的兽面纹,兽面双目圆凸,牛角形粗眉,形象生动。鼎形体方正规范,纹样庄重威严。铸造精工,几乎没有锈蚀,在商周青铜器中是极罕见的珍品。“白懋父”铜簋 西周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 高14.1厘米 口径18.9厘米侈口,微卷沿,鼓腹,圜底,圈足有底折,腹两侧有兽形耳,口沿下饰一周云雷纹组成的兽面纹。腹部饰有竖棱纹,圈足饰兽面纹。簋底用毛笔墨书“白懋父”三字。“白懋父”即卫康叔之子康伯髦,曾率领八师“征东夷”、“北征”,为周立下战功。兽面纹铜觯 西周洛阳出土 高13.7厘米体呈扁状,侈口,束颈

11、,鼓腹,高圈足。颈部、圈足各饰两周弦纹。腹部饰两组兽面纹,器形完整,制作精细,纹饰精美。“考母”铜壶 西周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 通高31厘米壶体直口,贯耳,长颈,长鼓腹,矮圈足。盖沿及颈部饰带状兽面纹,颈部附两对称鼻纽,顶部有喇叭状握手。盖和器颈内壁均有铭文“考母作”四字。“考母”铜 西周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 高22厘米敞口,折沿,圆肩,鼓腹,圈足。肩有两个对称的套环牛首半环耳,下腹一侧有小牛首形半环钮,颈部有弦纹两周,肩部饰有六个等距的阴线圆形涡纹,器腹内壁“考母作”四字。“召伯虎”铜 西周1993年洛阳东郊西周墓出土 通高21厘米敛口,附耳,四柱足,盖上有四矩形钮,盖沿、口

12、沿饰变形龙纹,腹饰瓦楞纹。这件铜独具特色,一改铜圈足为四柱足,极为罕见。器内壁、底及盖内均铸有铭文“召伯虎用作朕文考”两行八字。“召伯虎”是周代的召穆公,为厉王时的大臣,后来又辅立王。此是召伯虎为其父所作的祭器。兽面纹铜簋 西周1964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 高14.2厘米侈口,方唇,垂腹,圈足较高,兽耳下有垂耳,腹部饰兽面纹,两侧为夔纹,上中部饰兽头,圈足饰夔纹及弦纹。造型规整,制作精细。兽面纹铜 西周洛阳机瓦厂西周墓出土 高55.7厘米侈口,双立耳,束腰,三足。系甑与鬲的合体,甑与鬲之间有箅。口沿下饰圆涡纹一周,三足顶有鬲腹,为三浅浮雕兽面。是西周青铜实用饪食器。夔纹铜体梁卣 西周洛阳

13、出土 高22.5厘米弧腹,圈足,提梁上饰双身夔纹,中间一乳凸,盖上有握手,盖颈饰夔龙纹组成的兽面纹带,盖器上铸有铭文“作尊彝”。此卣是西周早期铜器,铸造精良,保存完好,是洛阳西周铜卣中的珍品。兔纹铜觯 西周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 高13厘米侈口,鼓腹,圈足。颈部饰一周生动的写实兔纹。内底有“戈”字铭文,是“戈”族的族徽。戈族是夏遗民,商晚期因逃避商的暴政而南迁,此器具有明显的商代遗风。该觯造型规整,铭文清楚,兔纹写实,弥足珍贵。双面人四管铜器座 西周1993年洛阳林校车马坑出土通高15.5厘米器体由四管四角十字形器连接组成,管下有乳头状实心足。十字正中蹲踞一双面人,两耳宽大,鼻头高凸,嘴微微张开,头顶盘发,双手分置于四足器座的连接臂上,作支撑状,四足管壁上均饰斜角云纹。出土时四管中均残留高5厘米的朽木,推测此物应为器座。“叔牝”铜方彝 西周1924年洛阳小李村出土 高32.6厘米体形方正。器盖呈四面坡屋顶状,脊中有方形钮。器身长方形,侈口,束颈,鼓腹,圈座。全身满饰三层浅浮雕花纹,主体纹饰为兽面纹,间饰凤鸟纹,边角和每面正中皆出扉棱。铸造精致,造型端庄。盖与腹内铸有相同的铭文“叔牝赐贝于王姒用做宝尊彝”三行十二字。据考证,铭文中的“王姒”当为周文王之妃,其赐贝于其子成叔武,成叔武用赐贝为资铸作成器,此彝即为王室重器。(未完待续)(责编:辛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