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五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71226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教育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教育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教育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教育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教育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五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国传统教育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邵艺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正是通过古代教育的传承,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明才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国古代教育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点和优良传统,涌现出众多的教育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在商代,中国就出现了正式的学校。西周教育主要表现为官学。官学又分为国学和乡学两个系统。主要教授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在教育对象上,向全社会开放。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学术研究,提倡百家争鸣。当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都是民间私学

2、大师,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家和教育专著。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时代。汉代官学的最高学府是“太学”,太学学生被称为“博士弟子”。太学所传授的知识均为儒家经典。学生经考试及格,被任为政府官吏,可谓“学而优则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是中国教育的全面繁荣时期。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唐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并继承隋代的科举制,使其发展成当时领先于世界各国的选士制度,将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两种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宋代教育、文化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宋代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出现了书院制度,书院学生以自修为主,教师答疑为辅,重在培养

3、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书院制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教育制度。宋代教育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蒙学(名词)。蒙学就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蒙学的教材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宋代蒙学在教育内容上包括了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在众多蒙学教材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流传最广,简称“三、百、千”。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延续和转型期。明代沿袭宋元科举制,考试内容多为四书五经,文体多为八股文,科举的弊端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清代一方面广设学校,积极发展文教事业,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另一方面严厉思想控制。最终致使科举兴、学校废、人

4、才衰。 二、古代著名教育家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弟子三千,贤者72人,他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者。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 2孟子,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的思想家(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王充(东汉)一生著述很多,最著名的论衡。论衡提出唯物主义思想学说,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4、唐代伟大的教育家韩愈,以性三品论为基础,阐述其教育理论和教育主张。他认为人性决定着教育所起的作用,他把人性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教育对不同的人性发挥不同的作用。 5、南宋朱熹。

5、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总结了许多读书方法,后人称为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6、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有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影响较大的明儒学案,这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哲学思想史巨著。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启蒙思潮的色彩,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向近现代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7、颜元,明末清初教育家。他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反对培养脱离实际的书呆子。他还重视“习行”,重视体育教育。 三、传统教育思想及其特征1、中国古代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原则和方法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

6、现象,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因材施教。即根据教学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使学生各尽其材。 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孔子“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学思并重。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循序渐进。颜渊赞扬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由博返约。即正确处理广博与专精的关系。 尊师爱生。孔子要求教师既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还要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荀子主张尊师重道,他别强调教师的威严和学生的服从。尊敬教师,热爱学生是中国古代教育

7、家普遍提倡的。2、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突出教育的重要性。 从孔子到汉武帝、唐太宗,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教育,颁布实行教育政策,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指出,肯定人生来性情非常相近,人的差别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育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孟子认为人都有良知,关键是能否保存住。教育的作用是收回散失的善性加以保存,只要用心学习,依赖后天的教育,“人皆可以为尧舜”,肯定了后天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德智结合,突出德育的重要性。中国古

8、代教育家认为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应同时进行。德育应该居于首要地位,智育要为德育服务。孔子主张要以德治国,孟子主张推行“仁政”。朱熹认为教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明确地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注重启发主体的自觉性。中国古代教育强调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强调人的自觉、自省、慎独。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荀子提出“日三省乎己”,都是强调自我修养。大学里还提出慎独的修养方法,就是自我省察,自我克制,在自己独处,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重和有机结合。中国古代教育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南北朝有颜氏家训等家教、家范。 社会教育在古代主要是传播生产知识和经验,灌输伦常道德。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把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特征,也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学习的地方。 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性。 孔子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言行,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孟子也主张教育方式要变化多样。宋代张载反对用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主张根据学生内心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