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70920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精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植物的光合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的研究探索实验的设计。分析实验的过程。光合作用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基本过程、意义,掌握植物对水分吸收的原理及利用过程。二. 学习重点1.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和分析2. 光合作用的色素及其特点3.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4. 光合作用的利用三. 学习难点: 1. 叶绿体中的相关实验 理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方法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掌握光合作用过程并能作出分析 3. 光合作用的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四. 学习过程:(一)概念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出程。 理解:

2、1. 存在范围:主要是绿色植物(绿色组织,蓝藻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 进行条件:光照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 3. 进行场所:细胞内的叶绿体 4. 反应原料:二氧化碳,水 5. 反应产物:有机物(糖、氨基酸、脂肪),氧气 6. 反应意义:将光能吸收后,转换成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是一切生物存在的基础代谢之一。(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1771年 英国 普里斯特利玻璃罩内小鼠生存实验(1) 1864年 德国 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合成了淀粉(2) 1880年 德国 恩吉尔曼水绵产生氧气实验(3) 20世纪30年代 美国 鲁宾,卡门光合作用所释放氧全部来自水(4) 详细了解四个实验的设计及操作,实验所得

3、结果的解释是否合理?是否是单一因素作用?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1. 玻璃钟罩内有无植物做对比植物可以更新钟罩内的空气2. 遮光与否作对照光照条件下可以合成淀粉3. 光束照射叶绿体好氧细菌显现结果,叶绿体是产生氧气的场所4. 发射性同位素标记氧氧气完全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三)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是如何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 在叶绿体的基粒片层类囊体上,分布着许多色素分子,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分子能够吸收光子,自身被激发,进而将能量传递给别的色素分子,最终由一种色素分子接受能量并完成能量的转换,形成不稳定的化学能活跃化学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这些活跃化学能被用来合成有机物,从而

4、完成从光能向稳定化学能的转变。用纸层析法可以将四种色素分离开。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通过吸收光谱实验。色素种类: 叶绿素a,叶绿素b 主要吸收蓝紫光,红橙光胡萝卜素, 叶黄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功能:吸收、传递、转换光能色素分布:有序排列在类囊体薄膜上,溶于有机溶剂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关系式: 光合作用过程极为复杂,包括许多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参与,光合作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结构上进行的。 完成两个转变:(1)水分子分解成氧和氢H,氧直接以分子形式释放出氢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

5、基质中。实现了光能向活跃化学能转变,即生成还原氢H。(2)在有关酶的催化下,促成ADP与Pi发生反应形成ATP。实现了光能的转换,能量储存在ATP中可被各种代谢过程利用。能量:光能一部分储存在ATP和还原氢中,一部分以热能散失物质:水分解为氧气、还原态氢 2. 暗反应阶段: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第一步:的固定 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与一种含有五个碳的化合物结合。 第二步:的还原被固定后,形成两个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一些接受ATP释放出的能量并且被氢H还原,然后经一列复杂的反应形成糖类。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则经过复杂变化,又形成,循环反应。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是糖类

6、和氧,而且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实质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ATP、H),放出氧气活跃化学能转变成稳定化学能储存起来(CH2O)时间短促、以微秒计较缓慢条件需叶绿素、光、酶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酶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2H2O4H +O2ADP + PiATPCO2的固定CO2 + C5C3CO2的还原(CH2O)能量变化叶绿素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ATP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糖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五)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1. 制造数量巨

7、大的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 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蓝藻制氧、臭氧层的形成)(六)植物栽培与光能合理利用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延长生长期,提高复种指数、套种等 (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种等(答题时间:40分钟)1. 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 A. 的固定 B. 叶绿素吸收光能 C.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 ATP的形成2. 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条件下培养,经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1)暗反应停止,由于没有

8、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 (2)暗反应仍进行,CO2与C5结合继续形成 (3)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 (4)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 A. (4)(3)(2) B. (3)(2)(1) C. (4)(2)D. (3)(2)3.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表面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是由于( ) A. 水分解产生的氧数量不足 B. 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 不足 C. 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产生的太少 D. 暗反应中还原剂数量不足4. 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min,(乙)光照5s再暗处理5s,连续交替进行20m

9、in。若其它条件不变,则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 甲多于乙B. 甲少于乙C. 两者相等D. 无法确定5. 把一株绿色植物移到含的空气中,在植物体最早出现在( )A. B. 三碳化合物C. D. 丙酮酸6. 在提取和分离色素实验中,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 ) A. 叶绿素aB. 叶绿素bC. 叶黄素D. 胡萝卜素7.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是( ) A. 绿色叶片B. 叶肉细胞 C. 叶绿体D. 叶绿素8. 在同一光源下,一株高等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使光合作用产生最多的实验处理是( ) A. 白光照射B. 滤去红光蓝光C. 滤去紫光D. 滤去黄光

10、、紫光9. 把一株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把含放射性碳的CO2输入钟罩,几小时后把植株从盆中移出,用蒸馏水洗净,分析根中的化学成分,发现有放射性碳元素。(1)放射性碳元素经 过程进入植物体后,最后转化成为 。(2)根中放射性碳元素来自 。(3)如果该实验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问根细胞中是否含放射性碳? 。10. 某地区的一种植物,已知它的叶绿素合成受光、温度、Mg2+的影响,但不了解其叶绿素合成是否与某元素X有关。请你用下列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的步骤,探究元素X是否是该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预测可能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材料和用品:叶绿素合成正常的该种植物若干,培养瓶若干,普通植物

11、完全营养液(不含有X元素),蒸馏水,含X元素的溶液(不含其它元素)方法步骤:(8分) 取培养瓶。 。 取的该植物培养在上述培养瓶中。 将上述装置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4分)第一种结果及结论:第二种结果及结论:_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1. B 2. D 3. C 4. B 5. B 6. D 7. C 8. A9. (1)光合作用、有机物 (2)叶片合成转运到根中的有机物 (3)不会,不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无ATP和H供应,无法正常进行10. 若干,分成A、B两组 在A、B两组培养瓶中均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X元素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数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第一种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组植物生长均正常,说明X元素不是该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第二种结果:一段时间后,A组正常,B组出现缺绿病症(或叶绿素合成受影响等),说明X元素是该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实验误差分析:可能: 观察时间不够长,过早下结论。 可能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植物数量不够。 因其它偶然原因(如病虫害、生理及生长发育状况等),造成实验误差。用心 爱心 专心 115号编辑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