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7949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摘要:农民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内容。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具有造型圆满夸张,勾线平涂,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主观性极强,装饰意味浓厚的艺术特色,审美意象呈现朴实细腻的阴柔美,审美追求极具稚拙之气与古朴淳厚,在福建省乃至全国美术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本文试从艺术特质、题材、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上论述福建漳平新桥的农民画特征。 关键词 :新桥农民画 发展 艺术特质 题材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在辉煌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百花园里,绚丽多彩的福建漳平新桥农民画正悄然开放。多彩的农民画包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伴随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新桥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向

2、世人展示农民画的魅力。新桥民间美术鲜艳动人的色彩与审美,赋予了新桥文化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 一、新桥农民画的艺术特质 (一)新桥农民画的题材乡土性 1. 政治性题材 “农民画不是自生自灭的自发性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政府文化机构组织扶持起来的,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群众艺术”(郎绍君)。农民画不管在什么地方,最初确确实实是为了配合政治任务需要服务而产生的。(1)新桥农民画也不例外,长期蔓生于广大的乡间民间美术,以其散发出来的泥土气息,与广大农民息息相通,才得以喜闻乐见。政府利用其这一特点,发动作者们画了大批有关计生、国策、政策、税法等方面内容的农民画,引导农民作者解读政策,用绘画的形式表

3、现,“把握最动情的瞬间形象,充沛的感情盖过了稚拙的技巧、形体的不准却情意却真切沁人”(2),使抽象难解的政策变得直观明了、简单易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如今,新桥画乡一直沿用这种形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国策一条龙、计生服务到回头、独生女及第、第税法宣传就是这种题材的好作品。 2.民俗题材 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也是农民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常常是在节日里表示庆祝的一种形式,因此常带着喜庆的气氛,为广大农民所喜爱。如春之舞、娶媳妇、忙过年、端午粽香、祈福、竹马灯、元宵乐众多作品反映此内容。民俗活动为农民画提供了大量素材,也是农民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土

4、壤。 3.生产生活题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新桥农民画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农家日常生活、劳动生产,表现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目睹的、直接的劳动场景耕地、采菇、收割、采茶、制茶、品茶种菜,依据在头脑中凝结的物象随心所欲创作。作品表现内容丰富,有对收获场景的表现,如编土箕,菇农正欢、春耕、春忙、水仙茶制作工艺,有表现收获后的劳动,如漳平茶香酿米酒,有表现庆丰收的场景,如漳平水仙茶香、农家乐、忙过年、牧场欢歌。收获是农民生活中的大事,作品表现出农民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真实写照,它寄予着农民希望来年是个丰收年的愿望,以期待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把自己的期待与憧憬、欢乐与祝福、生活与记忆全部

5、融于画中,主题明确,毫不装腔作势,更不无病呻吟,具有浓郁的乡土性。 无论民俗文化还是劳动题材上都呈现出浓浓的泥土气息。表现的都是喜庆的主题,是作者对美好生活寄予的希望。在表现形式上,夸张意化是常用的手法,人、物的动作、神态、形态等都进行了一定的夸张,在色彩表现上,艳丽强烈,主观,对气氛、环境、主题进行一定的渲染,让画面增添了朴实的感觉。 (二)新桥农民画的艺术语言 1.多视点透视,造型圆满夸张 民间美术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的真,不注重形象的真,追求“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主观真实。创作形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造型中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反映,而是依靠记忆力。由于自身没有美术功底,只能凭

6、着作者原始的绘画冲动,凭着一种自我愉悦、自我表现的需要,借助“意象”进行创作,造型上夸张,删繁就简,高度概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实。许春娥抓周、吴玉环永福高山茶、赖秀兰采菇忙、卢银珠酿米酒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从多视点、多空间结合在一起,用非写实的夸张形式造型,原本在某个角度无法看到的部位,通过打破空间,用“概念写实主义”进行创作,利用“环形透视”,将视点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尽可能地把无法看到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在人物造型中常出现侧面头部正面眼睛的造型,充分体现出造型的随意性。这是一种“得意忘形”的审美境界。 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要求表现出对造型上的求全

7、求美。他们认为如果缺少某一样东西就会觉得画面不完整,而不完整的造型肯定不美观,为了追求造型的完美、圆满,美观和谐,采取多视点观察。赖秀兰作品漳平茶乡描写的是一个水仙茶制茶中的炒茶环节。画面中心三个中年妇女围绕一个大锅忙于翻动锅里的茶叶,周围则表现送茶、捡茶的场景。为了表现“全”,采用俯瞰式构图,把被遮挡的部位全部表现出来,人物似站非站,似坐非坐,似躺非躺,似走非走,让观者感觉他们并非在一个空间,似乎有的飘浮于太空,怪诞离奇。这种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的情节,在作者看来,这就是真实心象真实。作者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抛开自然实体真实,强调观念真实和心象真实,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空间。正如老农所说“我

8、站在耙上向左一晃就看到牛的腿朝那边,往右边一晃看到牛腿朝这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崇尚完整圆满的观点”。 2.勾线平涂,装饰意味浓厚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都离不开本土艺术渊深的传统。新桥农民画并非无本之木,它的出现是时代的原因,更是一种悠久的民间文化传统发展到当代的一个必然裂变。新桥积淀深厚的文化,哺育了一代一代的新桥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充分吸取当地的民间剪纸、木刻、刺绣等民间传统艺术精华。用一种最为朴实最为传统的手法以线造型、勾线平涂,来表现身边的人和事。笔笔中锋的线条,细腻流畅,简洁概括。然而这种线有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国画线条,和国画相比,它又显得那样稚拙,但每根线条中无时不

9、渗出一种浓厚的泥土气息。他们先用线勾好轮廓,然后用浓烈的色彩平涂的形式,渲泄自己的情感,在大红大绿中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新桥农民画以其勾线平涂的方式,追求平面、装饰效果的独特风格,在全国农民画中独树一帜。 3.随意赋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主观性极强。 五色观是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即以五色青、黄、赤、白、黑来代表一切色彩。这种色彩观与五行思想有着密切联系。逸周书把五行与颜色结合在一起。五行:一黑为水、二赤为火、三苍为木、四白为金、五黄位上。原始五行说是劳动人民对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色彩的观察、反应与总结。所谓的五彩缤纷,五彩斑斓即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它具有鲜明饱满的色彩性格,它们并列时能形

10、成充满生命活力的色彩效果。民间美术本能地使用色相对比,构筑了绚丽丰富的色彩乐章。 新桥农民画具有民间美术的普遍特性,又在传统的色彩观念上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一是使用的基本色都是对比色,鲜艳强烈,如红和绿、黄和紫、黑和白,结合平涂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二是色块大小对比,用一块占主体的色彩为基调,一小面积的色块形成对比,反衬、独立,色彩丰富又不零乱。在同一平面或某一局部也常常出现手法稚嫩却大胆的色彩对比处理,如红绿相交的搭配,不受专业创作中对色彩的约束,呈现出只有民间美术才具有的“土”气和“俗”气。三是色彩布满全部,互相呼应,不孤立。四是红色成为他们画面的主调。他们认为日升万物苏,有红太

11、阳,有火焰就有生命,红色是新桥人心目中镇邪的色彩,春节便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穿红衣、大红喜、红对联、红鞭炮一派喜气洋洋。作品娶洋媳妇、山村婚礼、元宵乐等等都以红色为基调,歌颂美好的生活,表达红红火火的主题深意。 新桥乡农民以农耕生产为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和万物沐浴着阳光,阳光下万物显得如此纯洁美丽明朗。他们生活在青山绿水中,面朝黑土背朝蓝天,辛勤而作,收获的是金黄的粮食,这一切启迪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创作灵感和色彩灵感,红、黄、蓝、绿、黑、白是画中常用的色彩,时而用黑做底,时而用红做主色,并不追求客观真实,力求单纯鲜艳强烈。用主观的色彩构筑画面,随意赋彩,色彩丰富,明快强烈,富有

12、装饰。刘文英新婚志喜描绘的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形象。画面百花盛开,鸟儿欢歌,鸾凤齐鸣,烛光闪烁。丈夫身穿蓝紫唐装脸儿用双勾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妻子侧脸朝向丈夫,含情脉脉,人物通身白描手法。作品用大红色做背景,象征喜庆、幸福、吉祥,黄色的小鸟穿梭其间,金黄小花随风起舞,它们又似跳跃的音符烘托出欢乐婚礼场面。蓝色的祥云、绿色的叶子镶嵌其间,更增添了画面热烈的气氛。这种质朴纯真的用色,直白无忌,正式一种原始的意识的流露。正是他们依自己的切身利益去理解色彩,导致色彩主观反映是积极、欢庆、吉祥充满着生命活力。 4.构图圆满,追求平面化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老子曰

13、“无往不复,天地之际也”,正和古代这种宇宙观相吻合。戏剧、小说中则表现为大团圆。而在民间美术中则为圆满完美。 “满”是新桥农民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画面丰满,主体丰满,局部丰满,有的作品甚至达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这与专业创作中讲求透气的思路是相迥异的。新桥农民画在有限的空间中极力营造出丰富的内容,在每头牛、每件衣服、每块头帕的局部和画面的空白处都布满了精致细腻的装饰性图案,营造出繁密丰满的画面效果。 新桥农民画利用环形视点,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生活中所观察到、体验到的事物充分表现出来。讲究构图的完整性,把主要人物安排于画面中心,通过不同的完整的形象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充实、

14、饱满的艺术效果。画面经常利用角隅纹样把边角封满,在空白处大量利用带状波浪式的植物纹样,巧妙穿插,大胆布局,似草非草,似花非花,把各部分合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又充实了画面,使画面饱满、丰富,更增添了画面的装饰性。满构图、图案化、平面化成为新桥农民画的极为显著的特征。 平面化不仅指农民画舍去了写实绘画中对立体感的追求,而趋向于平涂式的描绘;也指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再顾虑任何透视的合理性,采取自由的平面化布局,不仅可以将画面中的形象上下左右任意安排穿插,还可以将人物旋转三百六十度,绕画面中心排列,甚至出现人物倒置的构图等。为了追求画面平面化,经常打破时空,任意安排物象。农民画作者既不受眼睛所见客

15、观物象的局限,亦不受绘画上各种法则的束缚,在创作中注重的是渗透情感的生活感受,在他们作品中常常出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多种动态和视点游动的画面组合,居高而下俯瞰,画面就像“俯视图”和“投影图”,就像太阳光将树影投射于墙上、地面上,甚至垂直于地面,这样可以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所有事物,增加画面元素,从宏观上看待事物,从情感上把握,不求透视不求细节,充分显示了农民画家的思维方式方法。 二、新桥农民画的审美价值 农民画的审美凝聚着某一民族或地区的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有强烈的民俗性和共同性。区域的文化积淀习俗风情地貌特征必然给这个地区的民众意识,情调提供营养和土壤,并烙下一定的印记。这便是艺术上形成的“

16、天人合一”的艺术情致,这是人们的主观情感与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是外界事物情感化、意识化。新桥人世代生活在这大山之中,风繁物茂、生活习俗丰富,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使新桥人逐步形成了合符自然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审美。新桥农民画家用真诚的情感把时代、民族的精神融合,构建出符合新桥地域文化情致的审美特征。对新桥农民画审美价值的解读是对乡村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现。新桥农民画通过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主观夸张的造型,丰满平面的构图来显示农民画的价值。这价值比直接显现的物象的意义更为深远。 1. 审美意象呈现朴实细腻的阴柔美 在新桥苍翠的山峦中,溪流、山地、田野、形成了新桥自然与人和谐的佳景。这里的人们被风光明媚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树木、肥沃的土地、农田等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丰富自然美熏陶养育,塑造了新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