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阳高中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理.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6465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惠阳高中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惠阳高中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惠阳高中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惠阳高中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惠阳高中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理)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错选该小题不得分。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A.现代型 B.过渡型 C.原始型 D.传统型3.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

2、与大洋洲4.发展中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城市化 B.人口过快增长 C.人口老龄化 D.妇女所占比例过大年26242220181614百万人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大学生5.读我国各级学校入学人数变动趋势图,回答从2010年以后,各级学校入学人数减少趋势明显。究其原因,正确的是:A.我国学费增加过多的结果B.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结果C.我国青少年比重加大结果D.我国长期计划生育的结果6.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7.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

3、是A.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8.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婚姻、生育观念ABCD9.下列关于资源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理人口容量大,说明该地资源丰富B.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资源利用的反映C.资源的分布差异决定了合理人口容量大小的分布差异D.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资源利用越来越合理,所以只会使合理人口容量变大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最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

4、过剩 B.政治因素起主导作用C.城乡或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D.80年代初国家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11.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 省会 地级市 县及县级市三类,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B.C.D.12.下列关于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13-15题。13.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此图地域结构模式是A.同心圆形 B.扇形C.多核心式 D.条带状14.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

5、,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15.若在该城建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A. a B. b C. c D. d16.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17.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靠近交通干道 拓展城市范围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A B C D18.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

6、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19-20题。19.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20. 根据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A B C D21.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和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和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2.某国1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养活2

7、0人,理论上该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可达到A35% B55%C65% D95%2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 B.交通运输 C.科技 D.市场需求量24.从农业经营方式看A.墨累-达令盆地主要是家庭农场经营 B.美国的谷物农业主要由集体农庄经营C.阿根廷的牧牛业主要由国家经营D.亚洲的水稻种植主要由大农场经营新世纪初,国家环保局把“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建在广西贵港市,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中国开始探寻21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据此回答25-26题。25.广西“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工业)建设示范区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8、雨 B.大面积肥沃黑土分布C.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D.地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26.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清洁生产,区域废物零排放 追求经济效益,增加高工业产出 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 B. C. D.下图中阴影区域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完成27-28题。27.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正确的是A.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B.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D.混合农业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28.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寒潮 B.地震 C.旱涝 D.泥石流29.西欧乳畜业发达的主要

9、原因是 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 劳动力丰富 A. B. C. D.30.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有良好的海运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适宜发展畜牧业读“每冶炼一吨钢所需原料变化”示意图,回答31-32题。31.1800年,钢铁工业主要靠近A.市场 B.劳动力丰富地区 C.原料地 D.煤炭产地32.1985年,某些钢铁工业布局在市场附 近,主要是因为市场附近A.铁矿运量低于钢铁运量 B.交通

10、便利、工业基础好C.劳动力丰富、工资低 D.靠近海洋、地价低廉33.右图是世界某一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假如该城市要规划建设一个化 学工业区,最理想的区域位置是21世纪教育网A.西北郊 B.东南郊 C.西南郊 D.东北郊34.炼钢厂和轧钢厂之间的联系属于A.地理空间的联系 B.信息联系 C.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非物质联系 读右图回答35-36题。35.图中A字母代表的城市是 A.纽约 B.旧金山 C.洛杉矶 D.华盛顿36“硅谷”的主导工业是A.核工业 B.激光工业 C.微电子工业 D.石油化工工业37.下面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

11、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38.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是 A.围绕某一大型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B.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C.各具特色的第三产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D.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39.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是 以雇员在25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相对集中 生产高度专业化A.B.C.D.“鞍钢”和“宝钢”是我国两大钢铁企业,前者建于世纪年代,后者建于世纪年代。据此回答40-41题。40.两个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

12、是 21世纪教育网 A.原料、燃料,交通、市场 B.劳力、市场,资金、技术 C.环境、交通,交通、原料 D.技术、能源,环境、市场41.从“鞍钢”到“宝钢”说明 同一类型企业的主导因素是相同的 钢铁工业的区位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类企业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同企业的主导因素不同A. B. C. D.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路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B.航空是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C.铁路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D.公路是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43.下列情况,最合理的交通工具是 从新疆向上海输送天然气 1OOO万吨石油由大连运往上海从拉萨到西宁,观光旅游 上海从洛杉矶进口一批CPU产品A.管道海轮火车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