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5860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大方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大方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大方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大方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分值:100分 时间:120分钟 出题:高二历史备课组 范围:第一单元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但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 、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3、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

2、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用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上善若水,刚柔相济4、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属于同一派的是A、“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C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5、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

3、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6、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7、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老子、韩非 B、墨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8、“明主之所以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A、儒家重视德治 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

4、反对君主专制9、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A、荀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授法入礼的思想主张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10、朱熹认为:“却看你禀的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的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善恶同体11、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A、东周 B、西汉 C、北魏 D、南宋12、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5、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13、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列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4、宋代词人晏几道与程颐是同一时代的著名学者。晏几道最喜欢吟诵的词句是“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每当程颐听人吟诵这两句词时,都会笑曰“鬼语也”。这说明程颐A、特别欣赏该词的内容 B、对鬼神敬而远之C 、主张压抑人的自然情感 D、对晏几道的遣词造句不满意15、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是

6、其心学的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行优于知1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17、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18、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

7、,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19、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20、右图是沈阳造币厂于20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贵金属币之一。下列各项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图中所示方盘为司南,磁勺柄指北,用于指示方位B、指

8、南针正式发明于公元前4世纪C、公元前4世纪在丝绸之路上已经使用指南针D、指示方位的仪器当时已用于军事21、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辉煌,但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常常以虚幻的道、气来解释自然科学现象,这与西方”天人相分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荒诞不经,无科学性可言C、远远落后于古代西方科技 D、具有很强的封闭性22、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材料说明A、一切历史必

9、须以考古为前题 B、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史实C、元代木活字记载为前人杜撰 D、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不能确定23、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实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甘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24、现代学者对老子生活的时代有不同的主张,胡适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早于孔子;钱穆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晚于孔子。下列关于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此问题只能通过发掘老子的墓葬才能解决B、史载孔子

10、曾问礼于老子,胡适的观点正确C、研究老子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推测时代D、应该由国内外学者通过民主表决加以确定25、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家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26、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

11、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27、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的兴起创造条件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28、北宋为了加强西北与河北的防御,曾一次就从东京(今开封)调拨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炮箭2000支,火弹2000枚等众多火药武器来装备军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北宋A、最早发明了火药 B、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药C、军事实力非常强 D、政府

12、重视发展军事工业29、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其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宋明道学,倡导个性自由、利己主义,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人格平等,表现出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觉醒。材料所说的“觉醒”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B、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很大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30、齐民要术的内容包括耕作技术,种子保藏,各类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的栽培种植,马牛羊猪的畜养及疾病防治,酒、酱、醋、豆豉、肉脯、饴糖等的制作,还包括烹饪技术,食品加工,笔墨,胶、染料、护肤用品等的制作。由此可见齐民要术A、是一部总结性农学著作 B、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C、是我国最早的

13、农学著作 D、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农学著作二、材料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31、幸福是什么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管仲主张恣耳目之所欲听视、口鼻之所欲言向及体意之所欲安行,它却力行仁恕,通过修身使德性内充此又是左传所谓“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上)等整理材料二 朱熹在语类中讲“于万物为一,无所

14、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周彻。以后的王阳明在答南明汪子问中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在乐学歌中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也含有精微的深意。 养志与乐生:中国人的幸福观材料三 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性者,心所生也”。他在焚书答邓石阳中曰:“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中国哲学大辞典(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管仲幸福观的内涵。(5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家对幸福的追求。(5分)(3)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孔子、宋明理学家相比,李贽的幸福观有何变化?(5分)32、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各种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