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65810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滑轮(二)教学目标1 认识滑轮组的作用2通过探究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3能根据需要组装和使用滑轮组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探究归纳一、课前预习:1定滑轮的特点是: 实质是 2动滑轮的特点是: 实质是 3.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A.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 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 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 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二、新课学习(一)情境创设/任务提出任务一:怎样才能既能省力又能改

2、变力的方向呢? 合作探究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的组合特点1试在甲乙两图中画一画绳子的绕法有几种?2测一测两种不同情况的绕线,拉力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如何?在旁边的方框里写下你的到的结果。F甲= GF乙= G3通过分析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任务二:还有没有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其他方法?合作探究多个定滑轮、动滑轮的组合会有怎样的特点: (二)学会分析滑轮的受力情况滑轮属杠杆类型的简单机械,不但可以用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作用,也可以用平衡力来进行分析.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动滑轮上每股绳子承受的力是相等的,先弄清哪个是动滑轮,再画出动滑轮受力的示意图(若滑轮组中有几个动滑轮,可把几个动滑轮作为一个整体

3、来考虑),用平衡力的知识得出结论.如图7-2中,;图7-3中,F = (三)任务解决:知识归纳分类图示实质F1、F2的关系(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动力、阻力移动的距离s1、s2的关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四)轮轴阅读书本,回答有关问题:1、轮轴等同于什么杠杆? 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轮轴” 三、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向右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 A 3N B 2 N C 1 N D 0.5 N2.如右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平衡, 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 )Aa下

4、降 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3.在图七所示的各滑轮组中,均不计滑轮质量及转动摩擦,所挂重物均为G,则其中拉力最小的是 ( )4.如图所示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为300N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在图甲上画出当动力F=150N时绳子绕法;在图乙上画出当动力F=100N时绳子的绕法。5.图中给出两组滑轮组(a)、(b),若它们分别提起同一重物,请画出其中最省力的一组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a)(b)四、课后巩固1.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匀速上升了2m求:(1)不计动滑

5、轮重,求拉力F;(2)若动滑轮重20N,求拉力F(3)绳自由端(手拉处)上升的距离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动滑轮重30N,求:(1)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2) 绳自由端上升的速度3请你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图,具体要求如下:(1)穿绕滑轮的绳子最大承受力是800N,需要挂重物的重力是3300N(滑轮不计、摩擦及绳重不计);(2)需要改变用力的方向;(3)所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根据你设计的滑轮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如果要使重物升高2m,绳子自由端必须移动多少m? 4.如图所示,不计绳重、轮重、轮与轴间摩擦,用F=10N的力,拉着物体在地面上匀速运动,则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大?若物体向前移动1m,绳子要拉过多少m?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