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5311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鹤壁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鹤壁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鹤壁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鹤壁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希腊人对知识独特的渴求和探究C以伊索为代表的奴隶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D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2、梭伦死后,后人在他的塑像上刻下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梭伦改革时得到所有阶层的拥护、认可B. 梭伦改革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完

2、成的C. 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的国力,提高了雅典的地位D. 梭伦改革的主要功绩得到认可3、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这意味着当时的雅典()A. 民主政治压制个人自由B. 公民受到城邦的优待C. 社会崇尚弱肉强食 D. 公民具有奉献精神4、“梭伦的改革很受欢迎,但没有完全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状况是()取消债务奴隶制公民按照财产分为四个等级设立五百人会议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A. B. C. D. 5、“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

3、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7、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

4、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公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8、“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9、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顺应历史潮流 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 B. C. D.1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

5、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11、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12、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

6、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设立三长制B.迁都洛阳C.推行均田制D.实行租调制1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D.历史评价14、北魏时期铸“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B.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C.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

7、.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15、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 C. D.16、 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 D.募役法1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

8、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的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意见18、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 ( ) 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19、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的赞誉20、“熙

9、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 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21、一位西班牙官员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教会,“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会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B.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C.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10、.中世纪的人们对教会的统治不满 22、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B.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C.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的出现D.希望继续维护天主教会权威的思想23、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11、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24、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25、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信仰得救 圣经是唯一的信仰依据简化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A. B. C.D.26、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

12、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27、 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指的是() A.使用野蛮的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2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

13、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9、 下列各项,说明俄国农奴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方面不彻底性的是( )A.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农民B.保留了农民对于地主所承担的劳役地租C.农民需付高额的现金才能真正获得土地D.地主控制的村社束缚农民的自由30、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二、非选择题(共二题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分)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