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第1部分 文言古诗词专题2 8年级上册

lzz****sy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31MB
约86页
文档ID:129639427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第1部分 文言古诗词专题2 8年级上册_第1页
1/86

第一部分文言古诗词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 上册 一 三峡 二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三 与朱元思书 四 孟子 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五 愚公移山 六 周亚夫军细柳 第3页 一 三峡 第4页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同 含义 第5页 阙 缺 空隙 缺口 第6页 如果 自己 即使 虽然 到了 表示另提一事 甚 很 较好 第7页 动词作名词 飞奔的马 形容词作名词 清波 名词作状语 在空旷的山谷 名词作动词 下霜 第8页 第9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 不能通航 2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两地之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 也没有这么快 3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 的确是趣味无穷 第10页 8 重点探究 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奇山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雄奇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险峻 异水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奔放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秀 林寒涧肃 凄肃 2 找出文中的两处侧面描写并简述其表达作用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侧面表现了三峡两岸群山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 第四段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总结全文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渲染三峡秋季肃杀 凄凉的气氛 第11页 第12页 C 2 湖南湘西中考 三峡 中与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 湖南湘西中考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距离中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 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4 湖南湘西中考 三峡 小石潭记 都写到了水 但特点不同 三峡 中水的特点是 小石潭记 中水的特点是 第13页 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第14页 二 短文二篇 答谢中中书 记承天寺夜游 第15页 第16页 消散 休息 考虑 想到 思念 想念 名词作动词 散步 第17页 第18页 6 重点句子翻译 1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仿佛有藻 荇交错纵横 大概是竹子和松柏枝叶的影子 4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呢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第19页 7 重点探究 1 答谢中书书 一文是抓住哪个字来写的 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 字 景物 山峰 河流 石壁 青林 翠竹 晓雾 猿鸟 夕阳 鱼儿 景物特点 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 2 有人认为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一句不够精练 可改成 庭下月色空明 地上竹柏影动 这样改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原句发挥奇特的想象 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 竹柏影如藻 荇交横 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 后一句将本体放在了后面 使人产生一种如梦初醒的情趣 更富诗情画意 起到了锦上添花 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20页 3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最后一句慨叹 看似平淡 意在点睛 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 一是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趋炎附势 奔走钻营 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 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也透露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郁愤 第21页 第22页 D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张 怀民也没有睡觉 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 答谢中书书 中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 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 抒发了作者归隐林泉的志趣 第23页 第24页 三 与朱元思书 第25页 1 通假字 1 蝉则千转不穷 同 含义 2 窥谷忘反 同 含义 第26页 转 啭 鸟鸣 文中指蝉鸣 反 返 返回 第27页 表示约数 允许 许可 至 到达 乖张 筹划 治理 比喻规划 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第28页 名词作状语 向东或向西 形容词作动词 往高处远处伸展 名词作状语 在上面 形容词作动词 消散 动词作名词 飞奔的马 第29页 第30页 6 重点句子翻译 1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山峦凭依 高峻的 地势 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和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4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那些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 看到 这雄奇的 高峰 也会 平息追逐功名利禄的心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 看到 这幽美的 山谷 也会 流连忘返 第31页 7 重点探究 1 本文所写的水 异 在哪里 山 奇 在哪里 水 异 在清澈 湍急 山 奇 在高峻 富有生机与活力 树多 2 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了哪些景物 视觉 高山寒树 轩邈成峰 听觉 泉水作响 好鸟成韵 蝉转不穷 猿叫无绝 3 说说你对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一句的理解 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 作者笔下的这个美好 和谐的世界 能使人精神高尚 意气风发 那些只顾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 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 幽美的景象 也会被它吸引 可以冷静一下头脑 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 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第32页 第33页 D 3 湖南衡阳中考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 看到 这幽美的 山谷 也会 流连忘返 4 湖南衡阳中考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的景色特点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作者发出了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的感慨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第34页 鄙弃功名利禄 向往宁静闲适 生活 第35页 四 孟子 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1 通假字 1 往之女家 同 含义 2 曾益其所不能 同 含义 3 衡于虑 同 含义 4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含义 第39页 女 汝 你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 不顺 拂 弼 辅佐 第40页 选拔 任用 往上托 往上伸 违背 轻轻擦过 征验 表现 走远路 多指军队 用这些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了解 明白 比喻 第41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惑乱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改变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屈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痛苦 第42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劳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饥饿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受到贫困 之苦 第43页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震撼 使 坚忍 名词作动词 犯错误 动词作状语 在国内 在国外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得志 与民由之 能实现志向 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2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权势不能使其心性惑乱 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 武力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第48页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赋予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 使他筋骨劳累 4 人恒过 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 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错误 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49页 8 重点探究 1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认为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以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的立身处世态度 就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2 孟子在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提出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国内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国君的贤士 国外要有势力 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 第50页 第51页 住所 正道 指最高的治世原则 常常 如果 示例 这既是民族传统 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特别是作为领导者 更应如此做 以国家 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为人民着想 为人民服务 做一个大丈夫 第52页 D 第53页 五 愚公移山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1 通假字 1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同 含义 2 甚矣 汝之不惠 同 含义 3 河曲智叟亡以应 同 含义 4 无陇断焉 同 含义 第57页 反 返 往返 惠 慧 聪明 亡 无 没有 陇 垄 高地 第58页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 直 手指 山之北 水之南 阴天 之于 众 许多 第59页 指草木 毛发 苦于 惩罚 何患 何愁 何必自寻苦恼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 第60页 名词作动词 向着 对着 形容词作名词 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 用箕畚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6 重点句子翻译 1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 剩下的力气 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除 又能把泥土 石头怎么样呢 2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 愚公 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上了山 凿石头 挖土 用箕畚 装土石 运到渤海边上 第65页 3 甚矣 汝之不惠 你简直太不聪明了 4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你的思想真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5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何必担忧挖不平呢 第66页 7 重点探究 1 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有哪些 描写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 要移走的山高大 方七百里 高万仞 说明移山工作的艰巨 愚公年迈 年龄将近九十 运土工具是箕畚 简陋落后 还需要运到 渤海之尾 人力不足 愚公只带上了能够挑担的三个子孙上山 再加上邻居家刚七八岁的孩子 表现了愚公移山的不易 以及愚公要造福子孙的宏愿 2 文中的 杂然相许 与 其妻献疑 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杂然相许 表现愚公提议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其妻献疑 是出于对移山的关心 提出移山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是为了使移山的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并不是反对移山 第67页 3 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何作用 对比和衬托 作用 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 突出了愚公的高尚 有远见 用山的高大 路途的遥远 山神的恐惧 天帝的感动 从侧面来反映愚公不怕困难的勇气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改造自然的毅力和气魄 第68页 第69页 C 第70页 D 3 山东日照中考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从人力之少 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 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 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 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 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 愚公之妻质疑愚公 智叟嘲笑愚公 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 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 愚公不畏艰难 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 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 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第71页 C 第72页 六 周亚夫军细柳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1 通假字 1 改容式车 同 含义 2 军士吏被甲 同 含义 第76页 式 轼 车前横木 被 披 穿着 第77页 符节 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节日 节约 第78页 名词作动词 驻军 名词作动词 披甲戴盔 名词作动词 下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锋利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 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2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命令将军 3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