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2961341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92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2012年理综重庆卷空气玻璃泡外界玻璃管水题16 图16题16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中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A.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 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 温度不变,压强减小答:A解析: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温度降低,压强增大,选项A正确。 2. 2011年上海卷abOVT4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沿直线变化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其压强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

2、减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气体状态方程,要求学生运用PVnRT分析VT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气体从状态ab的过程中体积V减小,温度T增大,故压强P增大,A对。3. 2013年上海卷H3H1H230(10分)如图,柱形容器内用不漏气的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外包裹保温材料。开始时活塞至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1,容器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在活塞上逐步加上多个砝码后,活塞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2处,气体温度升高了T;然后取走容器外的保温材料,活塞位置继续下降,最后静止于距容器底部H3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0。求:气体最后的压强与温度。解:始末状态温度相同,T3= T0,由玻意耳定律,P 0H1S

3、= P3H3S 解得 中间状态和末状态压强相同,由盖吕萨克定律, 解得4. 2014年理综大纲卷16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答案】BD【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压强变大时,温度可能降低或不变,分子热运动不一定变得剧烈,A错误;压强变大时,体积可能变大或不变,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大或不变,C错;压强不变,温度也有可能升高,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B正确;压强变小,体积可能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可能变

4、小,D正确5. 2011年上海卷AB30(10分)如图,绝热气缸A与导热气缸B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塞与两气缸间均无摩擦。两气缸内装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开始时体积均为V0、温度均为T0。缓慢加热A中气体,停止加热达到稳定后,A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1.2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气缸A中气体的体积VA和温度TA。解析:设初态压强为P0,膨胀后A,B压强相等PB1.2 P0,B中气体始末状态温度相等,P0V01.2P0(2V0VA),VAV0 ,A部分气体满足 TA1.4T0。6.2014年物理上海卷27. (5分)在“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5、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刻度为l 0 ml处,然后将往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V每增加1ml测一次压强p,最后得到p和V的乘积逐渐增大。(1)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图 。(2)(单选题)图线弯曲的可能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图(a)m/gO1/pVO1/pV图(b)m/gA注射器中有异物B连接软管中存在气体C注射器内气体温度升高D注射器内气体温度降低【答案】(1)a (2)C【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所以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为CT,随着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斜率变大,图线向上弯曲,故第(1)题中选图a,第二题选C.7.2014年物理上海卷

6、Lh30. (10分)如图,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管中。当温度为280K时,被封闭的气柱长L=22cm,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16cm,大气压强p0=76cmHg。(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cm,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2)封闭气体的温度重新回到280K后,为使封闭气柱长度变为20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多少?【答案】(1)350K;(2)10cm【解析】(1)初态压强末态时左右水银面高度差为h=(16-23)cm10cm,压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得 (2)设加入的水银高度为l,末态时左右水银面高度差h = (16+22) - l

7、由玻意耳定律: 式中cmHg解得:l=10cm8.2015年上海卷30(10分)如图,气缸左右两侧气体由绝热活塞隔开,活塞与气缸光滑接触。初始时两侧气体均处于平衡态,体积之比V1V2=12,温度之比T1T2=25。先保持右侧气体温度不变,升高左侧气体温度,使两侧气体体积相同;然后使活塞导热,两侧气体最后达到平衡。求:V1V2(1)两侧气体体积相同时,左侧气体的温度与初始温度之比;(2)最后两侧气体的体积之比。答案:(1)2; (2)(1)设初始时压强为p左侧气体满足:右侧气体满足:解得(2)活塞导热达到平衡,左侧气体满足:右侧气体满足: 平衡时T1= T2解得9.2016年上海卷29.(8分)

8、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结构如图(a)所示的温度计。一端封闭的轻质细管可绕封闭端O自由转动,管长0.5m。将一量程足够大的力传感器调零,细管的开口端通过细线挂于力传感器挂钩上,使细管保持水平、细线沿竖直方向。在气体温度为270K时,用一段水银将长度为0.3m的气柱封闭在管内。实验时改变气体温度,测得封闭气柱长度l和力传感器读数F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实验中大气压强不变)。l/mF/N0.300.320.340.360.340.360.380.40图(b)图(a)力传感器O(1)管内水银柱长度为 m,为保证水银不溢出,该温度计能测得的最高温度为 K。(2)若气柱初始长度大于0.3m,该温度计能测量的

9、最高温度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若实验中大气压强略有升高,则用该温度计测出的温度将 (选填:“偏高”,“不变”或“偏低”)。【答案】(1)0.1;360 (2)减小(3)偏低【解析】(1)由于轻质管可以绕O点转动,通过力矩关系有:设水银长度的一半为x,封闭气体长度为l,研究气体长度为0.3m和0.35m两个位置,可以计算出水银长度为: 2x=0.1m;为保证水银不溢出,水银刚好到达管口,此时封闭气体长度为l=0.4m,则根据,可以算出此时温度为T=360K。 (2)根据上题结论,从公式可以看出,后来温度与原来的气体长度有反比关系,所以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最大温度将会减小

10、。(3)实验过程中大气压强增加,公式, 得到,温度会增加,但如果仍然用计算的话,会出现测量值偏低。10.2016年上海卷AB30.(10分)如图,两端封闭的直玻璃管竖直放置,一段水银将管内气体分隔为上下两部分A和B,上下两部分气体初始温度相等,且体积VAVB。(1)若A、B两部分气体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银柱将如何移动?某同学解答如下:设两部分气体压强不变,由,所以水银柱将向下移动。上述解答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完整的解答;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的解答。(2)在上下两部分气体升高相同温度的过程中,水银柱位置发生变化,最后稳定在新的平衡位置,A、B两部分气体始末状态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A和pB,分析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答案】(1)不正确 水银柱向上移动 (2)【解析】(1)不正确。水银柱移动的原因是升温后,由于压强变化造成受力平衡被破坏,因此应该假设气体体积不变,由压强变化判断移动方向。正确解法:设升温后上下部分气体体积不变,则由查理定律可得因为,pApB,可知,所示水银柱向上移动。(2)升温前有pB=pA+ph(ph为汞柱压强)升温后同样有pB =pA+ph两式相减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