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和细胞核教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0752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和细胞核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和细胞核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和细胞核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和细胞核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和细胞核归纳总结1.成分、结构、功能关系图解 2.结构模式图1)细胞膜的成分有3种,但主要成分只有2种:蛋白质和磷脂分子。(2)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的多少是区分膜功能复杂程度的重要依据。(3)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叫糖被,主要起识别功能,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糖被分布在细胞膜外,是判断膜内外的依据。(5)磷脂分子包括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两部分, 在膜上排列时,头部在膜的内外两侧,尾部在中间。3.细胞膜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和代表实例结构基础代表实例活动性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细胞融合、变形虫变

2、形、白细胞吞噬细菌(内吞)、分泌蛋白的分泌(外排吐)、温度改变时膜的厚度改变、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等选择透过性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决定了出入细胞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物质进出细胞膜4.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2)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 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也就意味着细胞已经死亡。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实验探究(1)可利用细胞液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溶液中,然后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观察处

3、理前 后有无溶液颜色的变化。(2)将种子切开,放入红墨水中,胚部分不被染红,而胚乳部分被染红。1.提取细胞膜的实验 材料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优点: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原理方法:放入清水中吸水涨破,离心分离提纯。注意:不能用鸡的红细胞,必须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实验探究(1)可利用细胞液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溶液中,然后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观察处理前 后有无溶液颜色的变化。(2)将种子切开,放入红墨水中,胚部分不被染红,而胚乳部分被染红。对应训练1.(2007年上海,7)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A解析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

4、为基本骨架,排列时亲水性的头部排列在外,疏水性的尾部排列在内。磷脂分子是流动的,可以发生侧移、翻转等。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的骨架中,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膜上移动。2.存在于细胞膜上,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文字或语言的是 ( )A.磷脂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糖蛋白 D.载体答案 C解析 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联络作用”,这里起联络作用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被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举例O2、CO2、HO2、甘油、乙醇、笨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表示曲线(一定浓度围 内)说明 1.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

5、运输的因素(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核糖体); 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2.内吞与外排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该过程消耗能量但不需载体协助,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3.载体的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 (1)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2)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某物体的载体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率

6、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规律和方法判定主动运输的有效依据有:提示 (1)从运输方向: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则一定为主动运输。 (2)从达到平衡时的浓度: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 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因为自由扩散达到平衡时内外浓度一定相等。 (3)消耗能量(ATP)的一定是主动运输(大分子的运输除外),且该过程因与呼吸作用有关,故温度可通过影响呼吸作用中酶的活性而影响主动运输。3.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

7、体蛋白的参与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答案 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的浓度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物质乙的浓度正好相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前者是指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环境进入低浓度环境,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后者主要是被细胞吸收的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4.(2008年海淀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8、答案 D解析 内吞和外排是膜流动性的具体体现,内吞是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被识别,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细胞分泌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到膜外,因此,有部分高尔基体膜的成分转移到细胞膜;细胞排出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直接通过细胞膜,以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行。考点三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核膜 双层膜有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 的孔道。核膜上有多种 。(2)核仁 折光性较强,是最显著的结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 和 。(3)染色体概念:细胞核中容易被 染成深色的物质。 成分:主要由 和 组成。 与染色质是细

9、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4)功能 是遗传物质 的主要场所。是细胞 和 的控制中心。归纳总结 染色质与染色体(1)比较染色质染色体同种物质成分相同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特性相同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相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同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两种形态细长的丝状光镜下能看到呈圆柱状或杆状(2)相互转化 染色质 染色体 (间期、末期) (前期、中期、后期) 实验探究1.变形虫切割实验(2)结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2.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1)实验过程 将A中的伞帽1、1去掉得B 伞藻嫁接实验 将B中的伞柄2、2交换位置移植得C 继续培养C得D将F的伞帽和细胞核去掉 伞藻核移植

10、实验 将E的细胞核取出,并移植到F中去 继续培养移植核后的F得G (2)结论 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与伞柄无关,细胞核是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对应训练5.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答案 A解析 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不同的,经研究发现,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中核仁数目较多,体积较大;而在一些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细胞(如精细胞、肌细胞等)中,核仁很小或根本没有(因为核仁

11、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细胞核内的核孔虽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并不是任意通过的通道,并且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一般只在核内贮存或复制,并不进入细胞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许多核糖体,是正确的。6.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理均正确的一个组合 ( )推测现象: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确活动;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会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

12、胞分裂将更加旺盛推测理由: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A.a与 B.b与 C.c与 D.d与答案 B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失去后不可能再生;变形虫失去细胞核以后,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合成的RNA就不再合成,蛋白质最终失去来源,几天之内细胞就会死亡。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失去细胞核以后,细胞质的活动明显减弱。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比较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壁有,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无以核膜为界线的细胞核;无染色体(质)有以核膜为界;有染色体(质)线的真正的细胞核生物举例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联系(统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