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2960696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南省长沙市第七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

2、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4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5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否定了神的意志

3、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 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A B C D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8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9.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

4、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10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该观点最有可能出自2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1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

5、扩展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14.自宋代以来,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 B知识分子的个人爱好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15.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16. 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依据材料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C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6、17.“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 爱因斯坦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这一发现”的意义是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

7、布状态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D.使人类对宏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19. 19 世纪,西方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20.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电气产品发明层出不穷 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C.此后人类用上了电D. 电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扮演着重要角色321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产生都是 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B.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

8、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2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第卷二 、 非 选 择 题 ( 共 50 分 )26. (本题 16 分)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

9、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6 分)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上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4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比较黄

10、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 (6 分)材料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学术思潮为“以复古为解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举例说明晚清的“以复古为解放” 。 (4 分)27.(16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赫胥黎)写道:“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1857 年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一年以后,我们责怪自己为这样的问题难倒真是太愚蠢了。我记得当最初我把物种起源的中心思想抓住的时候,我的感想是真笨,连这个都没有想到! ”英丹皮尔科学史材料二 “进化”的概念以及随后的“

11、进步”概念,不管是就个人、全国还是全球而言,都渗透到维多利亚时代生活和思想的每一个方面。因为进化史由科学法则决定的,人的职责是去发现和服从这些法则,而不是干预它们。因此,绝大多数实证主义者都是自由放任原则的坚决支持者。英肯尼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材料三 自天演论作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气氛,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请回答: (1)材料一中赫胥黎认为物种起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放任原则推行的原因。

12、(6 分)(3)据材料三,概括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6 分)28.(18 分)文明的“碰撞”亦能产生“火花” ,阅读材料。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 、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 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 ,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

13、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 ,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请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6 分)(2)依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6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5化。(6 分)6长沙市第七中学 2013 年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参考答案年级:高二 科目:历史二:非选择题(5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