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校2020高二地理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0656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校2020高二地理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西校2020高二地理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西校2020高二地理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校2020高二地理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校2020高二地理月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2019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地理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下列关于区域的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划分区域的目的虽然不同,但所用的指标和方法都一样D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BCD3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

2、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4图示意甲、乙 分别代表不同的两个地域空间,读图回答题。若甲是我国东部经济带,乙是中西部地区,沿箭头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A水源B能源C资源D资金5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A绝对一致、相对一致B差异、整体C相对一致、差异D地带、非地带6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黄土高原区C湖南省D我国干旱地区7如图为“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景观示意图”。造成两地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A交通B人

3、口C地形D水分8如图示意我国20072010年四种密集型产业在东、中、西部之间的转移。据此回答,甲、乙、丙依次代表()A技术、资本、劳动力B技术、劳动力、资本C劳动力、资本、技术D资本、技术、劳动力9以下是某欧洲知名品牌玩具厂商的制造地“足迹”,据此判断() 该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从德国迁移到上海是科技因素 从上海迁移广东是市场因素 在欧盟恢复设厂是国家政策ABCD10近年来美国一些低端制造业企业撤出中国,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国家政策的改变B创新环境的改变C生产成本的上升D生产原料的短缺11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有色金属生产力布局,积极引导电解铝及镁冶炼等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主要原因是这些产

4、业属于()A市场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劳动力指向型第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共3个小题)12阅读图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逐渐逼近。跨国企业从欧洲到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内地,现在这些跨国企业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如图为哭泣曲线图。(1)根据图文材料说出产业转移的原因。(2)根据图文材料推断最容易选择去东南亚的产业类型,并说明东南亚发展该类产业的有利条件。(3)简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分布略图。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东至

5、上海,工程建设带动了新疆、甘肃等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填地貌名称),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 ,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2)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是 ;铁路建设和运行需克服大风、 等恶劣天气。(3)图示位于我国 (填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由于该地具有 的气候优势,出产的农产品口感好、品质优,深受消费者欢迎。(4)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4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如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 ,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 。(2)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填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