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9737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学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教学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学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生态意识,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在当今的社会中,生态意识的培养越来越不能独立于日常中学教学之外,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学。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会涉及到生态意识的内容。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情感和行为,使其具有关心人类、认识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最为有效的途径。1.关心时事、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当前一些有关生态问题的时事,或让学生通过电视、报刊

2、、英特网等媒介了解生态问题的时事报道,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的一大素材。如在上课时,我给同学们讲到:“近五十年来,中国因为自然灾害付出了两万五千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洪涝、干旱、地震、生物等各种灾害,侵袭着中国约三分之一的国土。中国每年因为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到二千八百三十亿元人民币。”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谈到:“当沙尘暴一次又一次蛮横地闯入人们的生活,当水资源严重匮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当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沙漠化等种种生态问题扑面而来时,生态安全问题向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与很多国家一样,中国生态安全的危机已悄然而至,甚

3、至危及生命: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因为吃了含有农药污染的蔬菜命丧黄泉;健康的孕妇却产下了畸形儿子;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患者大幅攀升;黄河断流,长江泛滥,淮河污染;森林减少,湿地萎缩,森林区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赤字;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沙进人退;赤潮频频发生,酸雨增多,红树林逐渐消失”另一位同学也站起来谈到:“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这时同学们对生态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每个同学都想把自己所了解的“新闻”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的同学说“目前,我国大部分

4、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有的同学则说:“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的风沙带。农业生态恶化,将直接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持续能力减弱。”中学时代是人发展过程中最易变化、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通过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潜在危害性,从而激起对“生态问题”的忧患意

5、识,培养青年一代“关心人类、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2.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我校地处珠江流域的源头,被南、北盘江包围。而南、北盘江汇合为红水河则是珠江的干流。结合现在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浩大呼声,上课时我给同学们讲到“2002年,国家给了我县5000多万元作为退耕还林、还草的专项用款。按理说,我县是一个木材大县,森林覆盖率很高,完全可以大量砍伐木材,以此来发展经济,我们还有必要大力植树种草吗?”这时,激起了同学们思考和热烈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现在我县的经济状况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大量砍伐木材,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有的同学则认为:“虽然我县经济状况差,但我们绝不能以破

6、坏生态来求得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只图目前暂时的利益而大量砍伐森林资源,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珠江流域将会遭受灾难。这样的事实在1998年的长江洪灾中已得到验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举出同学们最熟悉的事例,从而激起同学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又一素材。3.利用学科知识、灌输生态理念由于生物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可以说,它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最好的途径。因为,不管是初中生物教材还是高中生物教材,在许多地方都涉及到了生态知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生态学属于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所以,利用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向中学生灌输生态理念,是培养青年一代生态意识的可行之道

7、。3.1结合初中教材、灌输生态理念现在我省选用的初中生物教材,分为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植物学内容、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动物学及微生物学内容、初二学习的人体生理卫生及生物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在整个初中生物教材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相应地进行环境生态教育。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教学中,当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后,可补充有关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短缺现状。我国人均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西部和北部的许多地方严重缺水,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但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在大部分城市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增添此

8、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了解,唤起他们对浪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培养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珍惜水资源的生态理念。在讲到爬行纲时,注意介绍蛇是老鼠的天敌,大多数蛇类能捕食鼠,这对于防治鼠害、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同时减少我们每年为灭鼠而耗费的大量人力和财力;在讲到鸟类的多样性时,要给学生强调常见鸟类捕食害虫的具体情况,啄木鸟所食森林害虫可达食物总量的99%,所以称之为“森林医生”;一只猫头鹰一年可灭鼠2000多只,为人类夺回粮食1000多公斤;一只燕子一年能捕食近100万只蚜虫、蚊子等,从而激起学生探索各种有益动物对人类生产的有利作用及在自然平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

9、可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进而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态理念。3.2利用高中教材、深化生态意识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新教材中,生态理念更是贯穿于教材的每个章节,与生物工程一道成为高中生物学科的灵魂。如在第二章讲到细胞癌变时,特别强调了致癌因子与环境污染,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乱扔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和不使用含氟里昂电器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在第七章讲到生态系统时,更是用整章篇幅系统地诠释了有关生态的知识,如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渗透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在讲生态农业时,提出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科学价值观,注重人类珍惜和保护

10、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科学素养。4.结合生活习惯、灌输生态理念生活习惯是人们在日程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不自觉的行为动作。中学生的许多生活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容易改变。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的贴切素材。如在校园中,学生吃了早餐后常把塑料袋扔在地上。在他们看来,不就是一个塑料袋吗?这时,我们老师应给学生讲清道理,爱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事情,试想,如果每名同学都扔一个塑料袋,那么我们的校园会成什么样?如果全世界的每个人都这样,那整个世界又会怎么样?几年前的“白色污染”不就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在校园中,还常会遇到学生随地吐痰、践踏草坪、折断树枝、毁坏花草

11、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老师应及时纠正其不良习惯,向其传授生态知识,灌输生态理念,让其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青年一代学生在不久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和社会发展的中流力量,而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在不久又会受到自然的反馈。所以,只有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关心人类、了解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看到这片绿洲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是每个教师的工作职责。因为只有全人类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的可持续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