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6704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黑龙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这表明“封建制度”A. 加强了西周中央集权统治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 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 出现世袭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等信息可以看出,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主要是扩大了统治区域,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稳固了西周的统治。故答案为C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元

2、素,排除B项;世袭制度自夏朝初年确立,排除D项。【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统治。2.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

3、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B. 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 封建专制统治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周代服饰的色彩彰显穿着者的身份、阶层与地位,齐国“一国尽服紫”的风气是对周代原有服饰规制的破坏,这是对周礼的挑战,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答案为C项。A项“丧失殆尽”说法绝对,排除;春秋时期没有表现出“走向统一”的现象,排除B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是在秦朝统一后,排除D项。3. 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 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 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D.

4、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官吏不能世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郡县制下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最能体现材料中“集权政治”的特征,D项正确;A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集权的特征,但程度不如D项,B C两项无法直接体现封建集权政治的特征。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压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A. 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B. 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C. 军机处逐

5、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 D. 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雍正到乾隆时期,设和裁军机处都是由皇帝决定,都是加强皇权的工具,C项正确;除了军机处之外还有六部等中央机构,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和总理事务王大臣之间的矛盾尖锐,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所以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皇权的理解。解决本题要理解“设和裁军机处都是皇帝旨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专制皇权加强。5.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A. 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 封建政治

6、的腐朽黑暗D. 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衣冠禽兽”从赞语到贬义词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于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明朝中期后,由于官场贪污腐败,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百姓渐渐将“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作为贬义词使用,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无关,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对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并非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

7、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两者的思想都A. 代表人民的利益B. 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C. 抑制土地兼并D. 得到统治者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和“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信息来看,二者的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二者的主张都是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的,排除A项;孟子的主张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也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同,排除C、D项。【点睛】本题考查孟子和董仲舒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董仲舒也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

8、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7.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纲常伦理 D. 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故 “存天理,灭人欲”中“天理”主要指封建纲常伦理,故选C;AB是唯物主义观点,而理学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排除D。8.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

9、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A. 适应当时市民生

10、活的需要B. 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C. 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D. 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精神生活需求在文学上的反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故A项正确;“四大奇书”没有体现出明末异端思潮,故B项排除;C项是指“三言二拍”,排除;“四大奇书”是长篇小说,故D项错误。10.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

11、约使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和“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中国失去北方大片领土,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11.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

12、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A. 中外文化冲突加剧B. 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C. 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 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题意没有体现中外文化冲突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内容,故排除A、C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民主独立没有成为时代主题,故排除B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借助宗教理论来进行斗争,充分说明了农民运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故选D。12.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

13、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故D项排除。13.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A. 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D.

14、 推动社会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体现的是封建忠君思想,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封建帝制的行为不得人心,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对封建帝制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移风易俗无关,故D错误。1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 同盟会的成立B. 武昌起义C.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

15、 清帝退位【答案】D【解析】【详解】“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体现了妥协的智慧,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结合所学可知,清帝退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相互妥协、以一种和平的手段结束了君主专制,故选D;同盟会的成立无法体现“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排除A;武昌起义是暴力革命,不符合“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排除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无法体现“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排除C。15.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A.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D.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坚持反扫荡;结合选项可知B项是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创作于1939年,故B项正确。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该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