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应试笔记第三章.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5882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应试笔记第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应试笔记第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应试笔记第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应试笔记第三章.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应试笔记第三章第三章 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有什么有什么区别?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子曰的,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基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 首先,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人类的认识是从时间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则未必如此,他们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 其次,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

2、性。 第三,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要求。 2、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1)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 (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将学习分成了哪些类型?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4、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桑代克的联结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5、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有哪些?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3)学习的信息加

3、工论观点(4)建构主义理论。 6、论述桑代克联结学说的主要内容 桑代克通过其的饿猫出迷箱试验,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桑代克 通过试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再进入某种情景时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作出了这种活动时,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不他作出这种行为它会产生烦恼。练习律。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或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效果律。这时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

4、对这个联结又加强或削弱作用。再对某个情景做出一个反应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桑代克的学习连接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此即放映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的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 7、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班杜拉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是(1)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2)观察学习

5、,是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校正原有的行为反应.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个重要,(3)对强化的重新揭示,班杜拉在直接强化外,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收到强化,自我强化是指个体可以参照一定的社会情境对自己的行为形成某种预期的标准,当他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是,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进行自我奖励,这同样对行为具有强化作用,这种强化就是自我强化。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强化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8、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发。 斯金纳

6、通过迷箱研究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之后,有强化刺激未遂,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根据这一特点,教育学中应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后果紧跟着行为的出现比延缓出现要有效地多,(2)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是强化,(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的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做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