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55623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研讨定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研讨定稿一、考纲解读1、 鉴赏作品的形象,就是鉴赏作品的意象和人物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2、 鉴赏作品的语言,主要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3、 鉴赏作品的表的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取得了什么效果。二、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A、唐宋诗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元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 B、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诗句;诗歌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于语言、形象、表的技巧及作者思想感情。C、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

2、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D、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2、考查形式以主观问答题的形式为主,二至三个问题,1-11分不等。3、明确考纲要求 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B、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趋势分析2012年选题材料中,四川、广东卷是元诗,北京卷是明诗,浙江、重庆卷涉及金诗。因而要注意往年试题。三、备考策略(一)明确术语内涵,增强语言转换的准确性诗歌鉴赏其实就是一个语言转换的问题。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考生在答题时,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组合,思考得非常

3、完整,而答题却力不从心。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明确:术语、细化、阐释点拨: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

4、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思想内容1 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态度:同情、褒赞、

5、激赏;贬斥、厌恶、冷漠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提示: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否则,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二对高考题目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分析、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6、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4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见意境术语:l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

8、直,长河落日圆”;l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l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l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l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l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l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l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l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第二种模式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9、答题步骤:什么样的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2012年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

10、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2011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

11、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第三种模式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的情感,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2012年新课标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

12、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易错点拨】作用不能应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赏析】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

14、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第四种模式分析主旨型提问方式: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2010辽宁卷0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辽宁卷)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

15、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g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形容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