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4903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促进亚太地区各地区不同程度国家的合作与共赢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3、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

2、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是()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4、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

3、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6、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7、 “尽管罗马法

4、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8、“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

5、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9、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10、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

6、国首相1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3、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

7、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4、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15、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16、下表是1620

8、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30017001850年7202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17、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18、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

9、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 C73 D19319、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20、如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21、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

10、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22、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

11、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B.C.D.23、由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可知( )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第一产业投资0.4第二产业投资28.5第三产业投资71.1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了农业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D.浦东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4、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一、 材料解析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

12、7题16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

13、,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26、(12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

14、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