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54154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庆二中 人教版高二年级(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导学案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课题:3东海之大乐设计人 姚志长 审核人 万永梅 审批人 王和平 授课时间 4.9 班级 姓 名 组 评 师 评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重点学习第1则;分析、理解庄子的“大乐”思想。3领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理解庄子“大境界”思想,及现实意义。【知识链接】庄子秋水着重阐述认识相对性的理论,是逍遥游、齐物论宗旨的充实和展开。 庄子在文中宣扬人类精神的一种理想境界,即一种不受地域局

2、限,不受时间局囿并且不受教育束缚的大境界。地域、时间和所受教育三个方面,都能够对人的见识和精神遭受蒙蔽。努力摆脱这些蒙蔽,才能使今年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庄子在本文当中是怎样表达他的这些见解呢?将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启迪?【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正音。早读时朗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3、结全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注意特殊文言句式。完成三维设计本课的“知识必备”。4、阅读教材“相关链接和三维设计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旨。5、梳理疑难问题,以便和老师同学探究。二、导学探究(一)学习第1则选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则寓言的内

3、容是什么?是如何说理的? 2 河伯是在怎样的情形下东行的?此时的心态如何? 3 河伯的感叹包含哪几层意思?河伯的感叹表现出他怎样的可贵之处? 4本文通过河伯东行前后所见所感,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哲理? 5应如何认识河伯这一人物形象? 6你从海神若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 学习第2则选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 文中为什么要写到井鱼、夏虫和蝌蚪等小生物? 2. 为什么要写青蛙“适适然惊 ,规规然自失也”? 3. 这两则选文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学无止境,境界无限”的? (三)补充:1. 第1则选文中对比的运用:这是庄子秋水的开篇文字,这段文字篇幅极短,但很富于哲理意味,这与文章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4、有很大关系。正是由于有对比,文章的“真知”才得以体现;正是由于有对比,优劣才得以辨别。现将该文使用的多组对比总结如下:(1)两次所见情景之比。河伯两次所见之比,在文中体现得很明显。第一次所见,是河伯在自己领域内的所见,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此景是何等开阔何等雄壮,但当他来到大海边时,见到的却是大海“不见水端”的广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2)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有所见必有所感。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百川灌河”“不辩牛马”之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

5、、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若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为自己的浅陋而叹,也为大海的广阔而叹,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和神态之比。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这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了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喜”所表现的是河伯那志得意满、飘飘然的神态,“叹”则表现了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所表现出的羞愧、佩服的神态。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

6、的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所见后,河伯是“始旋其面目”,一“顺”一“旋”所表现的是不同的人物心情,“顺”字反映当时河伯在“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后的那种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之情,而一“旋”字则表现了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又重新审视自己,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片面性和错误之处。(4)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河伯第一次自大、自满,结果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自大自满往往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这里既有河伯对自身的新的认识,

7、即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识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这是由“不自知”到“自知”的升华;也有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即由“始吾弗信”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此时的河伯已认识到了大海的无穷性,即世界的无穷性,从而对他物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做法不同,结局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们的是失误。2.这两则寓言故事写法上的特点:(1)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世界。河伯、海神若、坎井之蛙、东海之鳖作为寓言的主体形象,映衬着井鱼、夏虫、蝌蚪等小生物,传达着庄子对社会人生睿智而深刻的洞察,给读者一种鉴赏童话世界般的愉悦。(2)两则寓言分别含有一组

8、对比。河伯与海神若;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3)运用了一些独具匠心的比喻。(4)常常用很少的文字写出事物的情态。坎井之蛙听说了东海大乐“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写活了其情貌。(5)想象丰富气象壮阔。三、反馈检测 完成三维设计本课1-5、6-9题。四、归纳总结 学习反思 五、提升练习:完成三维设计本课的“课外阅读”部分习题。6、 延伸阅读沉 香 木林清玄从印度回来的朋友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它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飘流在空气里,那香木非常沉重,无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我知道,海南是我国热带植物宝库,最有名的当属海南花梨木,现在已经被当成稀有藏品,据说是论斤称两来加以交易,价格

9、高得吓人。而这种比花梨木更加稀有的植物沉香木,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其与身俱来的香气至今无法人工合成,因而十分珍贵。这种香是灾变和痛苦的磨练换来的,犹如珍贵的琥珀,是用昆虫的生命换来一样。因遭受雷击、风折、虫害感染或人畜为害等各种伤害,沉香树会分泌树脂以修补受伤部位。为治愈创伤,它开启了持久而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过程,甚至要经过数百年漫长岁月的磨练,才能诞生珍稀优质的沉香。本草纲目记:其积年老木,长年其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从这一点来说,沉香其实是沉香树经过了世纪的磨难,而锤炼成的一种内在本质,犹如具备了神性一般的造化。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海南盛产品质上乘的沉香的记载。自宋代的时候开始,海南沉香便成了朝廷贡品,并逐渐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