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分科综合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3150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分科综合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分科综合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分科综合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分科综合考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 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需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

2、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努力是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3.有学者指出,汉式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人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4.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通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善役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

3、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5.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面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荷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6.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总的解读正确的是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 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 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

4、现了皇权独尊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部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8.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9.19世纪末

5、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 D. 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1O.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引发中国阶级结

6、构巨变11.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土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加期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12.1915年为反对日本避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欢抵制日贷运动A.是近代提创国货运动的开端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粉碎了日本独占的的阴谋13.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

7、,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代战争 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14.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1949年1952年加工订货10%58.8%自产自销90%41.2%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 B.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C.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15.有学者认为,和平其处五项原则让我们

8、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其处五项原则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16.在20世起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包”。厉以宁主张全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称为为“厉股份”。两种主张说明当时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 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

9、著成效17.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这是因为,惟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这揭示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A.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 B.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C.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 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18.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A.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 B.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19.1881年初,维多利重女王因出席议

10、会的致辞被篡改,与内阁大臣发生激烈争执。不欢而散。内阁大臣们一个个拂袖而去。临出门时,他们冷冰冰地抛过来一句话:“君主只能按内阁大臣们的意愿致辞。因为君主的取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辨!”“此时的英国国王A.无权过问国家政务 B.由内阁决定其职责C.无权参与政务决策 D.失去对内阁任命权20.下表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 B.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C.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 D.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21.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

11、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2.有学者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深处帝国主义的仇视和包围之中,需要迅速增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需要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以形成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A.适应了现实要求 B.具有显著的成效 C.实现了高度集权 D.扼杀了市场活力23.193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总统选举团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52

12、38票对8票的绝对多数击败对手,大获全胜;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331席,共和党获89席;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76席,共和党获16席。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罗斯福在大选中的获胜说明A.民主党代表了民众利益 B.使共和党丧失存在的基础C.罗斯福新政被民众认可 D.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好转24.美国学者理查德里维斯指出,英国退欧公投中,选民不顾政府继续留在欧盟的努力,毅然选择了退欧,是因为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英国民众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 B.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与挑战C.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 D.英国民主政治转为直接民主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

13、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

14、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图摘选自中国画火车的第一人王忠良的钢笔画。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火车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领有史实依据。)(二)选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