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二中高二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2389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安二中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高安二中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高安二中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高安二中高二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安二中高二历史期中.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 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 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 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 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答案】B【解析】【详解】荀子论风俗于秦,是关注秦国的社会现实及民情。批评其“无儒”则是为了儒学的发展需要,因此带有一定的事功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儒学是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荀子关注秦

2、国的社会民情,并没有违背儒学的基本信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谈及荀子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故D项错误;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 君权神授B. 天人感应C. 无为而治D. 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故选B;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是神授予的,强调君主权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符合材料主

3、旨,排除A;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联系所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3.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4、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C.。4.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

5、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赢的这一做法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答案】C【解析】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把理学思想融入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中,促进儒学的世俗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A;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非以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为标志,B错误;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D错误。5.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

6、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A. 王守仁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评论的是王夫之,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强调“理在气中”,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等,故D项正确。王守仁是明朝中期思想家,主张致良知,与材料不符,排除A。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与材料不符,排除C。6.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

7、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

8、关键信息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联系所学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的知识分析解答。7.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夜说:“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这表明苏格拉底的思想是A. 歌颂直接民主B. 城邦利益至高无上C. 赞扬社会道德D. 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

9、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城邦利益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故A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道德,故C项排除;人的自由平等,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8.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A.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 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 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D. 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分析选项,B项

10、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比较9.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以及建立的近代民主政体,对本国的文人创作、思想启蒙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学革命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发

11、展的情况,与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度构想的内容,也无法反映二者的吻合程度,故D项错误。10.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A. 造纸术B. 雕版印刷术C. 活字印刷术D. 转轮排字盘【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我国就有了植物纤维纸,而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满足了更多的纸张需求,故选A;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毕昇,转轮排字盘发明于元代王祯,时间不符,排除BCD。1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

12、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A. 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B. 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C. 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D. 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说明要破解甲骨文就要了解商代乃至商代之前的历史,故选C。A选项认为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材

13、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甲骨文不仅含有宗教信仰的信息,还包含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表述不完整,不如C项具体,故排除。D项与材料的信息表述不符,材料主要讲述甲骨文与历史的关系,故排除D。12.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昊道子的宗教画A.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 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 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14、”可以得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画的改造,不是注重外来风格,A不正确;C与材料表述不符;唐代的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的画家和作品较多,吴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得出其能代表唐代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唐代绘画,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按材料主旨进行选择。13.唐长孺先生在读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A. 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B. 历史研究应该

15、得到文学作品印证C. 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D. 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答案】C【解析】东晋时期豪强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因此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故答案为C项。A项“直接说明”说法错误,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的二手史料,排除D项。14.“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撒下了种子,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史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材料中的“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是指A. 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B. 准确预见到海王星的存在C. 创立实验科学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撒下了种子”“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结合所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