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1889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2荒漠化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

2、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东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兰山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草原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

3、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

4、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3次生盐渍化形成: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时有出现2不同时期的荒漠化问题时 期人为因素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古代(唐宋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近代(清代后)“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现代(建国后)人口压力,

5、管理失误草原牧区和旱农地区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4)。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

6、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

7、灶等。控制人口增长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图215)。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

8、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图219)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该生态系统的全过程)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

9、以偿还债务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开发的背景: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

10、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的做法度盛行。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2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3开发与保护?三种方案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最佳方案: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亚马孙雨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制订并实施了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具体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保护亚马孙雨林,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