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1818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答案:1.C2.B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和河道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

2、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故C项正确。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覆盖率高,截留的雨水较多,故B项正确。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水的下渗,故A、D项错误;岩体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大,故C项错误。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34题。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冰雪融水 C湖泊水B雨水D地下水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答案:3.A

3、4.C解析:第3题,依据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约6 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夏季0 层平均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而图中显示河流平均流量与夏季0 层平均高度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再结合新疆地处内陆而降水稀少,可排除雨水,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第4题,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内流河是消失在内陆地区的河流,故下游水量逐渐减小。全球水循环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读图,回答57题。5图中既属于大循环又属于小循环的环节是()A B C D6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图中各环节水量发生变化,其中与海

4、平面上升直接相关的是()A减少 B增加 C减少 D增加7实践证明,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最终可能导致干旱加剧,原因是()A降水总量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大气水体总量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地表水体总量减少C向区域外输送的大气水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D向区域外输送的地表径流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答案:5.C6.B7.C解析:第5题,甲、乙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上空,丙、丁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是海洋水汽蒸发,是海洋降水,是海洋向陆地水汽输送,是陆地降水,是陆地蒸发蒸腾,是陆地径流回到海洋。既属于陆地内循环,也属于海陆间大循环;既属于海上内循环,也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第6题,

5、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海洋的径流量增加。第7题,干旱的内流区干旱加剧,说明水分减少。内流区径流范围局限在内流区,水分减少只能通过空中路径。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89题。8据图()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9绿水()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答案:8.A9.C解析:第8题,由图可看出,绿水和蓝水均来自于大气降水。第9题,绿水是土壤水蒸发到

6、大气的部分,是空气中的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2016淮北模拟)“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单位:亿m3)流向关系图,回答1011题。10读图可知虚拟水()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11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答案:10.A11.C解析:第

7、10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国际调出量为69亿m3,国内调出量为258亿m3,是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第11题,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降低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二、综合题12(2016四川成都二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

8、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3)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解析:第(1)题,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参与海陆间的大循环。太平洋水汽蒸发,随东南季风输送到该区域形成降水,再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回太平洋

9、。第(2)题,白天湖泊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夜间湖泊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第(3)题,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面积缩小自净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局部示意图(下图)。材料二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以上,最小水面只有2 7003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材料三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的东南部,面积44 0

10、00平方千米(39 000平方千米属于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和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1)指出洞里萨河的流向变化及其对应的大致月份,并说明其成因。(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答案:(1)510月(69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由西北流向东南。成因:510月(69月)为雨季,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湄公河水位。(2)水循环可以通过径流等环节完成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交换,并塑造地表形态;湄公河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它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地区堆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以搬运方式完成了物质的迁移,以侵蚀和堆积方式塑造了河流地貌)。解析:读图可知,洞里萨河位于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之间,当湄公河处于丰水期时,河水由洞里萨河流向洞里萨湖;处于枯水期时,河水由洞里萨湖流向洞里萨河。水循环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影响地表形态,即河流主要在上、中游侵蚀泥沙并搬运至下游堆积形成三角洲。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