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同泽女中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0825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同泽女中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同泽女中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同泽女中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同泽女中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同泽女中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同泽女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元谋人和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项和B项错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故C项错误。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河姆渡人,故D项正确。2.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2、,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制,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出现了阶级分化,而在当时精美的玉器和陶器的随葬品就是权贵阶层的生活表现,故答案为B;A只能表明当时开始种植水稻,不能说明贫富分化,A错误;C表明当时城市建造的水平,错误;D表明古遗址距今的时间,不能表示贫富分化,错误。3.“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

3、,后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占卜”、“甲骨”、“肩胛骨”信息可知当时的国王利用甲骨等器物进行占卜,并由此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主要使用于商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甲骨文出现于商朝,不是夏朝;C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金文;D选项错误,春秋时期已不再使用甲骨文。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

4、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以拱卫周王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答案为B;禅让制发生在原始社会,不是西周时期,A错误;郡县制是从东周的春秋时期出现,B错误不符题意,排除。行省制度是元朝对地方管理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D错误。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专制王权强大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个人观念淡漠【答案】C【解析】【详

5、解】中国人的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因此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正确;AB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个人观念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6.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 武王克商B. 平王东迁C. 王室衰微D. 诸侯争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周)王卒大败,祝(郑庄

6、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挑战周王地位的史实,故C正确。武王克商,反映了商朝灭亡,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平王东迁,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诸侯争霸,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王室衰微7.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初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答案为B;战国时期掌握实权的为各国国君而不是卿大夫,A错误;工商业发展是达到富兵强

7、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C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而周王室代表着落后的奴隶主,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8.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 承认土地私有B. 打击旧的贵族C. 革除陈规陋习D. 强化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ACD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9.以下主张中不属于墨子

8、的是A. 兼爱B. 非攻C. 节俭D. 仁政【答案】D【解析】【详解】儒家代表孟子发扬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D不是墨子的学说,符合题意;ABC均是墨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1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D. 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东方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则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

9、中央集权制度,B正确;据所学可知,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与材料不符,A错误;汉武帝开拓疆土、忽必烈一定乾元与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不符,C、D错误。11.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即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县制加强了统一

10、而非加强了君主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郡县制实施的意义而非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郡和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2.下图所示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朝B. 隋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建立后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答案为A;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立副丞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立三司使分割丞相财权,设立枢密使分割丞相的军权;明朝废除丞相,均不符题意,排除BCD。1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11、。该材料反映了A.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 长期动乱,经济衰落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 天下一统,国泰民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秦以前,民都喜欢用金玉制印,但秦朝后,金玉制印只能皇帝用,群臣不敢用玉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玉玺是皇权的象征,因此材料本质上体现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衰落、皇权为民,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泰民安,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联系所学皇帝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14.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 鸿门宴B. 张楚政权C. 霸王别姬

12、D. 楚汉之争【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灭亡后,形成以刘邦为首的“汉”和以项羽为首的“楚”,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四年的楚汉之争,由于连年战争,双方约定就以当时对峙的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后来形成了象棋中的楚河汉界,答案为D;ABC属于楚汉之争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不能表示楚河汉界,排除。15.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 设置郡县B. 三公九卿C. 皇帝制度D. 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汉承秦制”是说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休养生息是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而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政治制度,因此休

13、养生息不同于秦朝的政治制度,D符合题意;ABC是沿袭秦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1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默陆,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 恩泽贵族B. 削弱王国势力C. 增加税收D. 实现民族交融【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理解“推恩令”的真正含义,他实际上是削弱王国势力;C选项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17.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

14、学的建立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培养五经博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不是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当时强调儒学的正统地位,而不是促进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错误。18.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 行政事务B. 军事管理C. 监察事务D. 财政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将全

15、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0年,西晋灭掉 ,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 贵族所灭。填空线上应为A. 蜀 鲜卑B. 魏 氐C. 吴 匈奴D. 蜀 匈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曹魏灭亡。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了西晋。答案为C;蜀国灭亡于263年,魏国265年被晋取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20.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A. 北方战乱频仍B. 北方瘟疫肆虐C. 北方灾荒严重D. 南方经济发达【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