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高一地理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合格类.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3452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静海高一地理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合格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静海高一地理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合格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静海高一地理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合格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静海高一地理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合格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静海高一地理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合格类.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50分)和第卷提高题(50分)两部分,共100分。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如不符合要求,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知 识 与 技 能学习能力(学法)习惯养成(卷面整洁)总分100分内容人口城市农业 分数284428 第卷 基础题(共50分)一、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12题。1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A北京江苏 B黑龙江海南 C新疆河南 D湖北

2、河北2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 D婚姻家庭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份的人口迁入率空间格局图(人口迁入率迁入人口数量/区域总人口数量)。读图完成34题。3我国各省份的人口迁入规律主要表现为A中部省份迁入率总体上高于西部省份B南方省份迁入率总体上低于北方省份C发达省份迁入率高于落后省份D东北地区迁入率低于珠三角地区4影响西藏与浙江人口迁移率的因素主要是A旅游、教育 B政策、经济C宗教、资源D交通、气候2013年3月16日,为期40天的2013年春运大幕落下。全国公路、水路、民航、铁路运送旅客总量超过了34亿人次。结合下图回答57题。5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

3、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6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人口老龄化 D婚姻家庭7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

4、了许多。据此回答89题。8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9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读“某地区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1011题。10图例中的城市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低级住宅区B乙重工业区C丙轻工业区D丁高级住宅区11甲功能区布局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B位于河流的下游C位于居住区附近,劳动力充足D靠近铁路,交通便利12.下图为“浙江省温台城市群

5、示意图”,温州市与杭州市相比()A城市级别高B城市规模大C服务范围大D服务种类少读“某城市沿某方向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功能区是()A住宅区B商业区C文教区D工业区14图中、四地交通最便捷的是()AB CD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农场的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该农场()A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目的B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小麦和羊毛C种植小麦和绵羊饲养同时进行,时间上相互冲突D种植的主要是春小麦,春种秋收16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A东北部和北部 B东南部和西南部C山地地区 D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

6、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718题。 17.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18.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交通C.政策 D.技术下图为“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的类型为()A高级住宅区B历史文化区C中心商务区D科教文化区20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原因B经济原因C行政原因D环境原因2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

7、回答22、23题。22.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D.“臭氧洞”23.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左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右图),回答2427题。 24左图中,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25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是 ()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交通便捷C农村劳动力丰富 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2

8、6若右图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图1中的哪个阶段 ()A时段B时段 C时段 D时段27若右图中甲、乙代表世界上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关甲、乙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D甲国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读“我国不同地区文化景观图”,回答2830题。 28图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色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9图中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是()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30丙文化景观位于我国()A内蒙古 B山西 C陕西 D新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31.读下图,回答问题。(1)若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填写图中的序号),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_为标准来划分的。(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3)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_;二是_。 (4)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国家历史上和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第卷 提高题(共50分)三、综合题: (两题,共50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易错易混题组】材料一加拿大南安大略地区为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良种,改良奶牛品种,为加拿大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玉米、蔬菜和花卉以

10、及3040%的牛肉等畜产品。玉米除大量销售外,还用作饲料,牲畜粪便作为肥料归还到耕地中,节省了对化学肥料的支出。2006年农机数量高达8 881台。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南安大略1956年和2006年农业生产类型”(1)南安大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4分),其主要特点是 (双选,8分)A.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市场适应性强。B. 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有利于恢复地力。C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D.生产过程靠天吃饭,不对耕地进行管理。(2)与1956年相比,2006年南安大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中,“水果/蔬菜”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4分),影响其变化的主_。(4分)(3)

11、【规律总结】(10分)此板书是一位老师就上题做的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规律总结,请你结合所学农业知识对本板书进行补充完善。要求自然和人文条件至少各写出各四个方面,共8条8分,并且要有知识拓展说明如:市场:需求量的大小。设计合理,书写工整者再得2分(注意:此题为必做题,文字书写不得少于40字,空题者在100分基础上扣5分)3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4分)城市人口数量 。(4分)(2)该城市建立了 城(4分)和 区(4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3)写出一条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2分)(注意不得超过20字

12、,否则不得分)绘图说明这种温度差异给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影响(2分)(只使用箭头绘制高空和近地面空气流动方向不做文字说明)【关键环节】静海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4月合格)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得分框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学法)习惯养成(卷面整洁)总分 第卷 基础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31.(1)表示国际人口迁 ;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 为标准来划分。(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 。(3)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_;二是_。(4)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国家历史上和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第卷 提高题(共50分)三、综合题: 32.(30分)(1)南安大略地区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