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第一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2694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第一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第一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第一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第一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第一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容斋随笔关注到: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赵之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其他张仪等魏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这说明A. 六国沿用前代官制B. 秦国内部人才缺乏C. 秦国强盛吸引士人D. 秦国专制集权更甚2. 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

2、料反映了A. 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B. 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 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3. 清代文人曾做过一首“字号诗”:“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享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廉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这首诗的主要适配对象应为A. 文人雅士B. 王公贵族 C. 富商市民 D. 小农百姓4. 旧中国有句流传颇盛的俗语“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此价值观的确立与下列图片承载的文化信息最为相关的是 A. 汉代讲学图 B. 少林寺三教合一碑 C. 青花一路连科纹 D. 宋代古籍中的先圣朱子像5. 1861年,清朝海关

3、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A. 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B. 源于近代中国海关逐步实现独立自主C. 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D. 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 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从省库拨资2万元,购置外国机器,创办太原火柴局,并派一候补道为火柴局总办,标志太原乃至山西近代工业开始。随后他又奏请筹办以制造军火为主的太原机器局。1898年太原机器局建成投产。由此可见,太原的工业近代化A. 因地缘等因素发起相对全国较晚 B. 是戊戌维新在地方上的重要反映C. 因有晋商资本支持资金相对充裕

4、D. 起步方式与顺序仿照了洋务企业7. 民国初期,申报广告大多都是对洋货的宣传,到1919年申报广告中常常会出现支持国货的标语,这种现象A. 主要源于民族工业的产生 B. 代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 扭转了崇洋享乐的消费风气 D. 有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8. 有学者研究“五四”以来的历史,指出“在中国,20世纪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的事物和新的人,都自五四始”。下列学生为此观点提出的佐证,理解和表述无误的是A. 与专制政府的不妥协斗争,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外争主权的坚持与胜利,标志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 工农兵学商的联合参与,实现了最广泛的革命力量动员D. 先进理论与先进阶级结

5、合,催生了新的现代化领导政党9. “使中国从一个受侵略的弱小牺牲品逐渐转变为一个世界强国,确定和平的稳定框架中的一个伙伴。”这种民族的复兴,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建筑在我们铁血上面的”。在这一“铁血”进程中A. 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内合作B. 革命统一战线屡陷内部摩擦C. 实际存在着两个领导中心D. 农民土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0. 新中国成立十年间,先后形成“全国人才到东北”和“东北人才到全国”的盛况,这主要是为了推动A. 剿匪固边B. 国民经济恢复C. 国家工业化 D. 垦荒与农业合作化11. 1956年中共八大曾提出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

6、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经济发展方针。这一方针A. 促发了“和平赎买” B. 体现了“以苏为鉴”C. 指导了“十年建设” D. 孕育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2. 下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8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 中美关系的改善B. 中国的改革开放C. 两级格局的缓和D . 意识形态的淡化13.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十年筑基(1978-1988 年)、三年蛰伏(1989-

7、1992 年)、二十载奋进(1993-2012 年)、新时期腾飞(2013 年以来)四个历史阶段。其中,第二段蛰伏到第三段的奋进,折点是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阐述 B. 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的阐明C. 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落实14. 酒神节原本是一个自发性民间宗教节庆,公元前6世纪中期起雅典将其固定为向所有公民开放的有组织的城邦公共节庆,大型的戏剧公演也由此而来。每到节日,公民几乎倾城而动,出钱、出力,出人,演戏、看戏、评戏等既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也是城邦赋予的神圣权利。可见强化酒神节,重点是要突出其A. 娱乐功能 B. 商业功能 C. 宗教职能

8、D. 政治职能15.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最终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权利16.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以商品贸易为纽带的世界经济体系。传统商品如胡椒,火热程度居高不下。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成为欧洲商品市场上的新宠,这一变化A. 直接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B. 推动地中海商贸达到极盛C. 使中国等成为欧洲经济附庸D. 加速老牌商业城市的没落17. 下图是英国1789年

9、8月出版的漫画向自由献祭(局部):画面右侧自由女神在巴士底废墟上登基,“一位后悔的君主”跪地献上王冠,女神对国王说: “从自由神手中再次接回你的皇冠吧! 永世佩戴着它! ”这里所传达的,英国部分民众对法国革命的认知是A. 必败,法国不会告别君主制B. 必胜,法国会走向民主共和C. 乐观,法国将走向英式自由D. 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多18. 马克思曾预测越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越革命。现实却是,随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达,工人阶级对“革命权”的要求日渐趋淡 ,而对“入阁”参政的“普选权”要求则日益强烈,英国、法国、德国莫不如此。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基于A. 贫富差距渐趋缩小B. 剥削手段转为隐蔽C.

10、 资本主义的文明化D. “福利国家”的推进19. 埃菲尔铁塔的形状无疑是现代的,它轻而易举地从同时代的建筑中脱颖而出,而且因为没有特别的用途,它更像一种宣言,纯粹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法国建筑的创造力,以及对新材料的驾驭能力。下列各项,可与埃菲尔铁塔共同宣示那个“现代”的是A. 火车的出现B. 蒸汽机的喧嚣C. 电灯来照明 D. 工厂大爆炸20. 意象派诗歌特点是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又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这种文学形式,应归流为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批判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21. 国内战争期间时常出现农民队伍倒戈现象

11、,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起义或武装暴动更加普遍。“这在苏维埃俄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列宁说:“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为了重构农民的政治认同,列宁的成功做法是A. 调动红军剿匪 B. 加快工业化建设C. 设立集体农庄 D. 承认个体利益22. “罗斯福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伴之于立法草案;他给国会各委员会和委员写信,敦促他们通过法案;他还授权助手们作为总统说客到国会活动”“他直接干预立法进程”。罗斯福的这些活动A. 超越了三权分立的基本格局B. 弱化了联邦政权的民主程度C. 提高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效率D. 属临时应激,不具政治趋向性23. 二战期间,美国财长摩根索在国会发言,指出要使

12、“实际和潜在的侵略受害者相信,联合国家的胜利,将不意味着在经济领域恢复战前每一个国家自顾自、不可避免的萧条和可能广泛传播的经济混乱”,美国打算帮助经济重建,“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繁荣与和平不可分割。”这种构想直接促成了A.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C. 联合国的构建D. 马歇尔计划的推出24. 两个分别被称为巨型世界和微型世界的处于两个极端的理论,支撑了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自然的构造。这两个理论A. 指的是相对论和牛顿力学B. 使认知中的自然更趋简洁C. 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D. 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13、3小题,共52分)25. (25分)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互相影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英分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1736-1850)的人口迁移,呈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同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边疆和内地联系加强,城市工商业繁荣,赋役制度的改革等成为了自发的人口迁移运动的推力和拉力。迁移的种类,基本分农垦型、商贩型、工匠及佣工型三大类,其中,农垦型指流向(东北、内蒙、新疆、云桂黔、台湾及东南等)边地或(内地各省区)山区,开垦土地,务农为生计的迁移,这是迁移的主流。“长期的超省际移民和大量开山垦荒”,大

14、大拓展了全国耕地面积,生产了足以维持三四亿人口的粮食。“农桑本业人余于地,不能耕种者,不得不逐末谋生”,也推动人口流向异地城乡。清代中期的工商业空前繁荣,与大量过剩农村人口广开谋生路,从事各项非农产业密切相关。摘编自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材料二 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工矿区流动,这是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的人口现象。由于工业化开始早晚不一,产业结构各异,与其他国家(包括殖民地)经济联系多寡不一,各国人口流动有自己的特点,英国农村人口转移特点是:开始时间早(18世纪下半叶,就开始大量向城镇和工矿区转移),流动规模大,女性流动多于男性;对外移民多。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材料三 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51年) 单位:%年份1801 1851 1901 1951 1.农、林、渔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其中(1)商业和交通(2) 家庭和个人服务(3) 公用事业专门职业和其他35.9 29.7 34.5 11.2 11.5 11.8 21.7 42.9 35.5 15.8 13.0 6.7 8.7 46.3 45.1 21.4 14.1 9.6 5.0 49.1 45.9 21.8 2.2 21.9 资料迪恩、科尔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期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