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矛盾好词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940697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突矛盾好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冲突矛盾好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冲突矛盾好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冲突矛盾好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冲突矛盾好词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突矛盾好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突矛盾好词(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冲突矛盾好词第一篇:认知冲突 发现问题往往是创新的先声,其意义绝不亚于解决问题。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早、过于直接地把问题(认知冲突)呈送给学生,欠缺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产生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应是使学生遇到问题的“机缘” 创造者,而不是问题的呈送者,而学生则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从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认知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人们去寻找协调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2、主动完成认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从而提出设置认知冲突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认知冲突 数学教学 设置方法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提供真实的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为在真实的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如果教师过多地为铺设台阶,使道路过于平缓,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更难形成能力。 一、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 1形成悬念 引发思维 在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

3、可以形成悬念,使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的求知欲,引发的积极思维。 2强化注意 凝聚思维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生注意,促使头脑保持一般警觉和知觉集中。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帮助明确任务,确定方向,凝聚思维焦点。认知冲突能够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能迅速的选择和接受相关,并对进行有目的的加工。 3激发内需 发展思维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因为人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衡会导致“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不舒服感觉,就会产生认知需要(内

4、驱力),努力求知,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在努力求知,变“失衡”为“平衡”的过程中,的主体活动得到了有效体现,思维得到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制造起伏 活跃思维 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就象一潭没有涟漪的静水,气氛平淡,没有高潮,的思维松弛,大脑皮层出于惰性状态,认知兴趣不能得以维持,效果可想而知。在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的情绪注意,使从情感上参与课堂。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调节节奏,使课堂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冲突矛盾好词 “中位数”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P105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其教学背景是以三年级所学平均数的意义、作用及特

5、点为基础,通过平均数不能很好反映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引出并学习中位数的意义、作用、特点及计算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学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体会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重点定位在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及求法,教学难点是针对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作出对统计方法的合理选择。 这是新增的知识点,没有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加上自身本体性知识的欠缺,我就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实施第一次教学。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复习平均数的求法一自学课本提出问题互动交流学习新概念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比较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6、。教学过程还算流畅。可学生脸上的表情以及自己的直觉告诉我,本课教学远没有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而问题出在哪呢? 于是。我询问学生。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心存较多的疑惑(高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或老师讲解存在疑惑往往隐藏在心底里,不大愿意当众讲出来),现整理如下: 疑惑一:平均数为什么“失灵”了?甚至怀疑过去学习“平均数”上当受骗了。) 疑惑二:中位数是干什么的?(有“平均数”,为什么还要引进“中位数”?) 疑惑三:到底什么时候使用“平均数”?什么时候该用“中位数”? 面对学生的疑惑,我陷入了痛苦的反思,开始自我诊治:难道文本(附后)设计出了问题,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建陶?还是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导

7、致认知障碍?或者是学生的惯性定势在作怪,阻碍了学生思维迁移?经反复琢磨,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学生之所以认为平均数“失灵”了,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平均数”本身意义的理解就存在缺陷,也就是他们对怎样求平均数是“相当熟练的”,但对平均数到底是“干什么的”并不明白,或所习得的“平均数”被异化成“平均数的求法”。学生不接纳中位数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感觉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直觉,让学生舍弃平均数而选用中位数,在情感上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对何时使用平均数何时使用中位数就摸不着门路。基于上述的分析。我拟采用创设认知冲突的策略,强化体验的方法,破解学生的三大疑惑,实现三位

8、一体的教学目标:对平均数意义的重构、认识中位数的必要以及合理选择平均数与中位数做了新的尝试。 教学片段一:营造冲突,感知必要,破解“平均数失灵” 屏幕演示 某次数学考试,小芳得到78分。 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 小芳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 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阅读了以上信息。你认为小芳所言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一定属实吗? 师:可以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也可以对你的想法自行验证。 (学生活动,争论激烈。观点碰撞频发。) 生1:我认为,既然小芳的成绩78分比全班的平均分77分还多出1分,就说明她的成绩确实是班里的“中上水平”。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小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一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多数学生尚未思考清楚没有表态。)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太一致。(在老师的预设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