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第十三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5954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第十三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钦州第十三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钦州第十三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第十三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第十三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及其该地区近三十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河流的影响是A.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B. 河流含沙量减小C. 河流流域面积增大D. 河流汛期缩短2. 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农业资源,该地区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B. 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C. 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D.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答案】1. B 2.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与生态环境问题。【1题详解】结合表格从1978年到20

2、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反映:耕地比重下降;林地比重上升;草地比重略有上升;荒地面积减少,故推理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故B项正确。【2题详解】结合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故应充分利用山区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A项防止土地荒漠化错误,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项实施开荒造田将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错误。C项低洼地、盐碱地治理是华北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错误。故选D项。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下列问题。 3. 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A. 劳动力B. 水源C. 市场D. 农业科技4. 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

3、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A. 广阔的市场B. 发达的交通运输C. 先进的农业科技D. 传统的耕作经验【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题干要求“从自然条件分析”,选项中只有水源属自然因素,其它项为人为因素。据表中信息可得,表中所示的国家是以色列,该国家以犹太人为主,沙漠面积较广,该以色列降水较少,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该国家节水农业成效显著。故B正确,A、C、D错误。【4题详解】以色列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之下,发展了发达的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利用先进的科技对不利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其它选项对不利自然条件影响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

4、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5.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增减幅度变化最大且比重最大的粮食作物是()A. 玉米B. 大豆C. 水稻D. 粮食6. 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 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答案】5. C 6. B【解析】本题

5、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和读图分析能力。【5题详解】大豆不属于粮食作物,图示玉米、水稻中,玉米的增减变化幅度大,且比重高。6题详解】影响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读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7.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水源、土壤B. 劳动力、技术C. 气候、地形D. 市场、交通8. 与区相比,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机械化水平高B. 土壤肥力高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 人均耕地面积大【答案】7. C 8. C【解析】【7题详解】农业生产的特征是有明显的地域性。所以农业生产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地形等因

6、素不同,分布不同的农业类型。选择C项。【8题详解】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位于云贵高原,纬度低的优势。该图示意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完成问题。 9. 制约地谷类农作物成熟的主导因素是()A. 光热B. 水分C. 土壤D. 地形10. 、四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农(畜)产品商品率最低的是()A. B. C. D. 【答案】9. A 10. B【解析】9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位于西欧,受西风带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热不足是制约谷类农作物成熟的主导因素。【10题详解】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四地分别位于西欧、南亚、东亚、北美,其中地南亚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其商品

7、率最低。【点睛】农业生产对象是植物,而植物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与积累有机物质的过程。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白天温度高,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夜间温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分解少,因此,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合成和积累。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西欧终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温差小,因此不利于谷类作物的成熟。橄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读世界橄榄油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完成问题。 11. 由此推断橄榄树理想的生长环境()A. 全年高温多雨B.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 冬天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12. 西班牙除了产橄榄外,还盛

8、产()A. 小麦、甘蔗B. 玉米、可可C. 水稻、荔枝D. 柑橘、葡萄【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橄榄树分布多的位置都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区,所以其生长环境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2题详解】亚热带型的作物还有柑橘、葡萄。读图,回答问题。 13. 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 土壤肥沃B. 灌溉水源充足C. 光热条件好D.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14. 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A. 土壤肥沃多冻土B. 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C. 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D

9、. 以水稻种植主【答案】13. D 14. C【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13题详解】德国南部地区为高原,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14题详解】北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 水源B. 地形C. 光照D. 土壤16. 图中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源B. 海陆位置C. 地形D. 土壤17. 由图中提供的

10、信息,可以推断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 太阳能、水能B. 风能、石油C. 太阳能、石油D. 水能、天然气18. 图中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该地(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答案】15. A 16. C 17. A 18. C【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观察图可知位于西北地区,为河套平原,靠近黄河,发展农业水源充足,A项正确。【16题详解】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光照不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所以选C项。【17题详解】青藏高原为大江大河

11、发源地,且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故选A项。【18题详解】为横断山区,纬度低于东北林区,属于亚热带,因地势起伏大,物种丰富,所以选C项。考点:影响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区域定位;能源资源分布该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示意图”,与自然地区图相当类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 图中、属同一农业区,但最大的不同点是A. 温度高低B. 降水多少C. 人口密度D. 地势高低20. 图中是我国重要茶叶产区的区域是A. B. C. D. 【答案】19. B 20. D【解析】【19题详解】因“我国各大农业区的示意图”与自然地区图相当类

12、似,所以由到,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故B正确。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纬度相当,温度高低差别不大;二者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广人稀。故排除A、C、D。【20题详解】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合茶树的生长。故D正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应为青藏高原,故A、B、C错误。二、 综合题21.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棉花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 (2)描述图中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德干高原西北部,地面起伏平缓,土地肥沃,晴天多,光照强,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2)分布特点:向西北(北)方向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降水量线与山地走向一

13、致),分布密集(降水差异大)。原因: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充沛,夏季风越往西北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明显, 山区地形相对高度大,坡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差异明显,使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解析】试题分析:(1)从地形分析,图示棉花区位于德干高原西北部,地面起伏平缓;从土壤分析,该区土层深厚,土地肥沃;从气候分析,图示该区降水少,所以晴天多,光照条件好,因纬度低,热量充足;从水源分析,该区临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2)分图示年等降水量线,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且数值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密集,表明降水的差异大。因该地的降

14、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越往西北,夏季风的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明显;又因该山区的垂直高度大,坡度大,所以降水的垂直差异大,那么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考点:南亚22.该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及易造成的危害。 下表是该地区与黄土高原某地综合比较 (2)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区域可能同时存在的问题是_,_地区更严重,试分析原因。【答案】(1)不合理现象: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滥垦);危害:导致该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2)水土流失 江南丘陵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集中;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流失后恢复困难。【解析】【分析】本题以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属基础题目,较容易。【详解】(1)对于山地的开发利用,坡度小于 25可以开垦为梯田,大于 25应 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坡度为 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容易加剧水土流失。(2)江南丘陵与黄土高原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应从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