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934324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各区县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专题一、读点“无用之书”陈鲁民 什么是有用的书呢?譬如如何炒股、职场36计、计算机入门、营销108招、公文写作概要等,都是有用的书,学了就能立竿见影,换成银子或纱帽。反之,不讲授基本技能的书,对挣钱升职应聘没有直接帮助的书,都属于无用的书,如莎士比亚、尼采、萨特、李白、杜甫、孔孟、老庄、鲁迅、巴金等等。 人要生存,自然要学一技之长,以做到术业有专攻。所以,一定要读那些有用的书,做到学以致用,或“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最次也能弄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读那些无用的书,如果只读有用的书,钻进去出不来,弄不好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挣

2、钱机器、职场狂人,缺智少识,无情无趣,思维怪诞,面目可憎。 一是可以养心。身体需要滋养,心也是需要滋养的,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来涵养,而这些大都来自那些无用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即是此意。学者易中天说:“读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谋生的书你去看它,可以获得利益,是有用的,谋心的书是无用的,但可养心。现在很多很时髦的书是养生书,但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心态不好不可能健康长寿。”诚哉斯言,信哉斯言! 二是可以怡情。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无用的书,可以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丰富精神生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痴情感天动地;关羽灯下读春秋,持书捋髯,真情传为美谈

3、他们读的都是无用的书,但却读出喜怒哀乐,读出春风秋雨,读得情深意切。 三是可以增趣。人贵有趣,有趣的人潇洒脱俗,人与其交,则如沐春风。趣从何来,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从妙趣横生的闲书中来。不读红楼梦,怎能领略爱情悲剧的凄美,怎能知晓木石之盟与金玉之缘的魅力之所在;不读阿Q正传,又如何知道“精神胜利法”的绝妙超群,理解鲁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良苦用心?不读围城,怎么领会“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的隽语妙论? 四是可以益智。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博大精深,意宏旨远;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能“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考证确切,这些

4、都是标准的“无用的书”,虽无益于升职、聚敛,但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人类文明的结晶,多读多思多悟,定会让我们变得睿智、聪慧,眼光如炬,胸怀似海。如今,世间那些“有用的书”出得太多、太滥、太俗,且供需两旺,再加上日渐弥漫的浮躁、浅薄、低俗的社会风气,使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因而,很多学者和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多读一些“无用之书”,虽然这对于矫正不良风气未必能起药到病除之效,至少可以使我们变得安静祥和,谈吐文雅。最后再说一句,“无用”之书其实是可有大用的,此即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1第段加点的词“银子”“纱帽”在文中的含义是 、 (4分)2与题目读点“无用之书”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5、( )(3分)A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 B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C又如何知道“精神胜利法”的绝妙超群 D世间那些“有用的书”出得太多、太滥、太俗3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二题:(6分)(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第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句子是 4请你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用疑问句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B第段先肯定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后强调了“只读有用的书”导致的后果,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C文章可分三层:第段为第一层,第段为第二层,第段为第三层。D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二、爱家

6、庭也是一种责任宝山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自编了一本爱的教育的德育区本教材,其中最为抢眼的是,专列了“爱家庭”一章。教材的主编在前言中写道:“爱家庭的学生,才会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连家庭都不爱,怎么会爱天下、担天下呢?”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如今家庭对孩子的庇护如果套用一句成语的话,便是“无微不至”,其程度无以复加。然而,孩子对家的情感依恋却愈见淡薄,对父母的感恩基本不见,父母只有苦心经营家庭和对孩子百般呵护的义务,而孩子却没有对家庭热爱和对父母尽孝心的责任,真可谓是一头溺爱过度,一头是角色缺失。提出“爱家庭”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看来,爱家庭也是我们青年学生的责任。爱家庭,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

7、么困难的。不过,常识内化为自悟并非那么简单。现在不少学生对“家”的概念没有生命延续意义上这一最基本的 ,对“家”的构成没有生活体验意义上的 ,对父母的艰辛和付出缺少将心比心的 ,因此,一些学生的言行常常随意任性,有悖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家庭是一门有待补上的“必修课”。爱家庭,其实是对生命获得的理性认识。有了由父母组成的家庭,孩子的生命才得以延续,生活才充满乐趣。这种看似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然领悟的。提出“爱家庭”,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的“根”,寻求自身对生命本源的答案。爱家庭,其实是对社会责任的原始反哺。人一出生离不开家庭的精心照料,正是这种养育之恩,让人类得以

8、繁衍。提出“爱家庭”,是在启发青年学生由此及彼,唤醒青年学生从自身及家庭再到社会的责任意识。 爱家庭,其实是对父母感恩的直接表达。爱父母是爱家庭的核心,不论是从父母带给我们生命的起源来说,还是从父母对我们关怀的情谊来看;无论是从父母承担家庭重任来说,还是从父母勇担道义来看,都足以让我们感到这种爱的伟大与隽永。提出“爱家庭”,是在发扬中华文化的孝道。写到这里,想起曾看到过的一则短文: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过一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又是谁和谁?答案很简单,前者一定是母亲和孩子,后者一定是孩子与母亲。现实大抵如此,所谓“孝”与“不孝”的区别,其实就差这一小

9、口。爱家庭,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小儿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它也许是一个基本细胞。1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其作用是 (4分)2. 第段加点词“角色缺失”在文中是指 ;第段中加点词“这个意义”指代上文中 一句。(4分)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3分)A. 认识 彻悟 理解 伦理B. 认识 理解 彻悟 伦理 C. 伦理 彻悟 理解 认识 D. 伦理 认识 理解 彻悟4. 提出“爱家庭”对于青年学生的意义在于:(6分)(1) (2) (3) 5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第段看,这三段论证思路结构是 关系。(4分)三、冷对遗址公园化近年来,一种有害于文化遗存的做法正在相效成风,这就

10、是:遗址公园化。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近年来,一种有害于文化遗存的做法正在相效成风,这就是:遗址公园化。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从埃及考察归来,一位朋友问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我说,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 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廖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

11、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为此,世界上所有遗址的保护者,都是知道遗址必需保留全貌,保留它的历史感。由古希腊、两河流域、古波斯、印度直到南美的玛雅那些遗址,一概都是原封不动。遗址是一种特殊的遗存。尽管它只是残剩的一些兀立的残垣和石柱,甚至是草坑与土堆,但它是历史生命仅存的最后的实体,是惟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真实。如果遗址没了,历史便完全消失。你说它有多重要?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

12、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说到遗址,便会想起埃及留给我的独特感受。在埃及的大地上,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缓缓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留下无数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空茫、荒芜、寂寞和萧瑟,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

13、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和源头感;与此同时,还让人感受到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的特有的生命感。或许,这正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为此,世界上所有遗址的保护者,都恪守着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那就是:遗址必须保留全貌,保留它的历史感。由古希腊、两河流域、古波斯、印度直到南美的玛雅,那些遗址一概都是原封不动。尽管它或许只是残剩的一些兀立的残垣和石柱,甚至是草坑与土堆,但它是历史生命仅存的最后实体,是惟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真实。如果遗址没了,历史便完全消失。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都在城中。建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这一建筑是如此的显眼,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而是把它们作为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又敢去改动历史呢?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毫无疑问,残缺美也是一种历史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