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第一中学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30294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曲阜第一中学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曲阜第一中学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曲阜第一中学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曲阜第一中学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曲阜第一中学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2、商朝已经进入发达的青铜时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C.商朝青铜器多是礼器,缺少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器很普及,已用到生活方方面面3、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其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导致

2、的社会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决策正确。A. 宗法制 B.分封制 C. 禅让制 D.九品中正制4、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东周时( )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C.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D.分封制在不断衰落5、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这说明了(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

3、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6、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 )A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 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C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确立土地私有制8、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

4、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A.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B.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D.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9、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更明白地说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A.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 B.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D.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10、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两国

5、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1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文

6、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13、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14、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出处(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政不出房户,天下

7、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15、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为此汉武帝主要采取了(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推恩政策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16、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

8、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1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A. B. C. D.18、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

9、想是( )A.精耕细作 B.重农抑商 C.量力而行 D.不务农时19、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20、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均田”是指( )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D.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21、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

10、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2、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23、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11、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 )A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B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C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24、对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勅令“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通常学者认为“这是只允许在一个县域范围之内设置一个正式市场”;而后有新学者认为“勅令规定所不得置者,并非市场本身,而是指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员”。这说明( )A历史研究都具有不确定性 B时间性决定着历史真实性C学者的学识影响历史解释 D后世学者观点更科学准确25、唐代税制以丁、产的多少作为决定户等高低的依据,故唐律对析产分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要求分户而自愿不

12、降低户等的可以允许。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旨在( )A抑制逃避赋役 B敦厚社会风俗C严格管理户口 D维护伦理孝道26、白居易曾就“得州府贡士,或市井之子孙,为省司所诘。申称群萃之秀出者乎,不合限以常科”的事实,拟作了如下判词:“惟贤是求,何贱之有?况士之秀者,而人其舍诸?惟彼郡贡,或称市籍,非我族类,则嫌杂以萧兰,举尔所知,安得弃其翘楚?诚其恶于稗败,谅难舍其茂异。”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B白居易认为科举制下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中举C白居易为工商类子弟能参加唐代科举而辩解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副实27、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入仕群体中寒

13、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17.2%24.5%46.1%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官员素养 D.放宽了录取标准28、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C.汉察举制令地方官举孝廉,束縛了士人的品德砥砺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29、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30、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下列最能体现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题,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秦始皇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