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930256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摘要:实践性是新课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由之路。 但由于对教育实践性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教育教学中广大教师出现违背教育实践性原则的现象, 本文的视角是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做了较充分的探讨。对基层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教育实践性 必要性 实施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实践性的重要性。新课标也突出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它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现实教育教学中广大教师仅仅是充当了知识的传授器学生们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被动地接受可能与时代相距

2、甚远的知识。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实施及建议”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 语文教育的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清楚地阐明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为语文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一语文教育实践性内涵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是指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反

3、复进行操作、练习而形成的性质特点。1.“语文实践”有别于“语文实践活动”。以往我们谈到“实践”,似乎总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习惯于把这二者之间划上等号,而联系课标的阐述,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实践”,应该是较“语文实践活动”更为宽泛的一种观念,即这里的“实践”是超越出形式的更为丰富的一些教学行为,而不只是单纯地以形式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2.“语文实践”有别于“语文情境创设”。如果拓展一些,会把“语文实践”同语文教学里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方式联系起来,而这仍然有偏颇,因为后者往往只是一种力求达到的教学层次,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是这里提到的“实践”,是跨越了层次,跨越了方式方法的一种教学策

4、略,有时,只是一种教学意识而已。3“语文实践”有别于“语文教学训练”。 对语文实践理解的片面性,从而把语文实践与语文练习相提并论,把语文实践能力片面地理解为“操作能力”、“考试能力”,忽视了语文实践中学生的精神活动和生命体验。更准确地理解课标对这一理念的阐述,也许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先生的说法似乎更能让我们释然,他说:“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 语文教育实践性理论1.活动教学论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

5、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2.建构主义论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3.多元智能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有8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

6、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二 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必要性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实践性特征的阐述,赋予语文教育以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在对语文实践的认识上和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当之处。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现状1“题海战术”背离了真正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语文课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观念的影响,加之应试教育这个更具功利目的的巨大现实压力,许多教师对新课标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理解很容易偏向“工具性”,从而把语文实践与语文练习相提并论,把语文实践能力片面地理解为“操作能

7、力”、“考试能力”,只是进行与考试密切相关的读写技能和应试技巧的操练,忽视了语文实践中学生的精神活动和生命体验。初三学生,至今仍然身陷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五花八门的试题集的包围之中,仍然经历着“周考”、“月考”的生死大战,这就有再次陷入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训练的“题海战术”泥潭。实践充分证明这种做法是语文教学的死胡同,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背道而驰的。 2“言说”和“践行”的本末倒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包讲”、“包问”。有些老师生怕学生听不懂,他们包讲到底,形成的口头禅是“懂了没有”,困惑是“我都讲过了,学生怎么还不会”;有些老师“包问”,步步“引导”,生怕学生走差了路;有些老师声光

8、电齐上,影像动画满眼,热闹炫人。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师的玩偶,成了学习的被动者。素质教育与教育实践性1.实践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言能力的心智技能性和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必须经过实践,实践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将实践明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有利于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端正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确实重视起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成为能经得起生活风浪洗礼,在未来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人。2.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重视落实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当今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现代课堂教学

9、不再仅是师生之间单纯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活动过程,它应充满生命的活力。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地位,是建设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焕发出充满生命意义的色彩。三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实施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要把语文学习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悟灿烂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的文化品味,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实施策略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任务是刨新,要创新用老一套应

10、试教育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只重讲解的满堂灌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而注重个性的实践性语文教学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1建立以“导练”为核心的语文训练模式 “导练”的“导”是指教师的“指导”,“导练”的“练”是指“训练”而不是单纯的“练习”, “训”的本义含有 “教导、训诫”的意思。“ 训练”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具有强烈的使动性,即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练习,绝不是仅指练习、作业、测试而已。以 “导练”为核心语文训练模式应当遵循以下规律: 11应遵循 “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规律。重视对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发认

11、知内驱力。例如,作文练课般这样组织:教师先通过生动的谈话引导创设有趣的 情境,来激学生认识、交流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和学起确定作文题目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地进行写作。这样,才篚提高练的效率。12要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强化语言实践。语言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必须经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特点强化语言实践,尤其要强积累、模仿。13要重视写作、听说能力训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语文教学中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2挣脱应试动机的束缚,摆正

12、 “讲”与 “练”的关系 重讲轻练,用繁琐的内容分析替代扎实的语言训练,这也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吕叔湘先生曾多次讲到语文教学要 “讲”“练”结合,但其强调的“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言习得的实践和积累。不“讲”则易盲目,多 “讲”便走弯路。但没有大量的语文实践便是空“讲”。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为了让学生增加语言习得的机会,教师应当做如下转变:2恰当转换教师职能,使 之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协作者,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 差异性,引导全体参与实践。让优等生 “吃得饱、吃得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摘得着、吃得到”。针对具体性差异,除了教师因材施教

13、,激发其兴趣、创造机会、鼓励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属于“优势群体”的那一部分学生的作用来帮助他们。这样既使“弱势群体”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中得到发展,又让 “优势群体”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学生实践。在语文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拥现代 信息找技术,使教学内容能形象直观地出现于课堂,让学生对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都形象、生动、具体,这样再进行实践活动,将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效调控学习实践的过程 元认知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其 认知发展的著作中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

14、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具有两个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成分: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迅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而许多智力在中等以下的学生贝崎常缺乏元认知能力,可见,元认知直接决定着学习能力和效果。大量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元认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学生对自己的 玟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在实践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评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语文学习活

15、动成为有效的实践活动。拥有三种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是语文自主性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4提高迁移水平,有效促进语文实践学习 要使语文学习实践有效地进行,就离不开迁移。迁移是 指一种对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是两种学习的相互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即正迁移),这种正迁移量越大,就说明通过先前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这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正是语文学习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我们应认真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实践学习。我们在充分利用汉语文的自身规律促进迁移时应特别

16、注重以下两面点:41重积累。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语言的积累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语言感受能力的正迁移才算有了基础。 42重诵读感悟。传统语文教学的诵读感悟法 ,是汉语言教育最宝贵的财富,它符合汉语的整体性、具象性 、节奏性特点,是促进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有效迁移的最好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 “自见”也就是在顿悟中的语感迁移。 实施初中语文教育实践性的建议1建立语用学的语文考试体系要培养创新的人才,要培养能够自由灵活运用自己国家语言的人才,就一定要建立起语用学的语文考试体系,这个考试不是满足于对已有文本近于迷信式的解读,而是鼓励和促成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用心与作者交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