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公开课导学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30067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8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公开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公开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公开课导学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 学 案 装 订 线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新授课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2学习第1则,感知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内涵;3. 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把握孟子“性善论”思想学习难点体会论述艺术,学以致用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一、知识积累:性善论简介先秦儒家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

2、情心。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去,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讨厌小孩子的哭叫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了不

3、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果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宋代以后流传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也成为后来儒家的正统观念。二、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读音障碍三、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本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 我们常说的“人性本善”,就是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这种思想在第一则里体现的尤为突出。性善论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二、结合事

4、例,深入理解孟子的性善说1.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师:“我爸是李刚”事件、西安药家鑫事件生:2.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师:廉颇负荆请罪,周处除三害 生:3.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师:“孔融让梨”;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生:4.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师: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的征途上。生:3、 孟子在本段论述自己的性善论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相关句子来说明第三部分课后作业1、 学习了这一课,我的感受是2、 教育普及,可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辍学,不是因为家庭担负不起学费,而是孩子觉得社会带给他们的诱惑力更大。他们向往离开学校后的自由生活,向往轻松拿钱的满足孰不知,这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大家更认可有知识、有能力以及有远见卓识的人。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呢?请以“学习”为论述中心,说说自己的看法(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