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0066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试.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45题共计90分)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父系家长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皇帝制度【答案】C【解析】“封建”是指分封和建邦,属于分封制,故C正确;A属于原始社会制度;A属于首领传承制度;D是秦朝设立。2.在古代帝王家庙布局中,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 君主专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答案】C【解

2、析】试题分析: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 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区分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本题选C项。3.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 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3、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A项;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表述有误,排除D项;行省制代替郡国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是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时期不符。所以答案选B。5.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

4、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A. “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B. 秦皇兼并天下,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C. “家天下”结束了乱世,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D. 这块刻石最早出现在秦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家天下”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不能彻底消除割据战乱。因为割据战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故选C。A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混战的局面;B项正确,是常识;D项正确,从材料“今天下”可以看出秦朝所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5、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名师点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巩固,在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心郡县制,在南方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

6、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答案】B【解析】任嚣是郡尉在郡县制之下是不能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职位由中央任命,也不可以世袭,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正确的说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尉要督责所属各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用郡县制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郡县制之下是不存在封地的。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C

7、. 分封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处于西汉初期。材料中“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不但存在县级行政区划,还存在侯国的行政区划。因此,当时实行的应该是郡国并行制。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8.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 宗法制得以恢复B.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 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为了解决地方上诸侯王

8、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制度的现象而采取的削弱诸侯国的措施,这种推恩令的做法削弱了地方上势力的实力,并且汉代的地方豪强是在东汉末才出现的。C项与西汉的史实不符合,与材料内容也不相符合。D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西汉中、外朝制度B. 隋唐三省六部制度C. 元朝行省制度D. 明朝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使宰相的权

9、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三省六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答案为B项。A项,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与材料“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无关,排除;D项,明朝内阁制度创立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故与题意不符,排除。10. 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

10、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八股取士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孝廉”是汉代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所以答案选B,A以血缘世袭为依据, C以家庭门第为依据, D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点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直至今日公务员的选拔依然是国家政治制

11、度中的重要内容,国家为此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局,还建立了公务员法。11.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这种“制度”是A. 科举制度B. 世卿世禄制度C. 征辟制度D. 军功爵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大致是在公元七世纪左右,正是隋唐时期,再结合“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可知是科举制度,A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度主要是先秦时期,征辟制度是在两汉时期,军功爵制度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排除BCD。所以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科举制与公平、公开及公正对应;世袭与世卿世禄制度对

12、应;举荐与征辟制度对应。12. 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B. 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义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 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 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因此本质上它是专制主义的工具,不可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监察谏议制度中国监察谏议制度本质13.下列

13、现象,哪一项发生于北宋A. 相秉社樱之重,总百僚之任B. 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 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D.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代为了分割宰相权力,设置三司分割其财权。故答案为B项。ACD项,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明代废丞相而设内阁,清代才设置军机处,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与设问“北宋”不符,排除。14.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 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 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 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

14、完善D. 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和法律制度,A项正确。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了内外朝格局,以削弱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B项正确。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此后历代没有再设丞相,D项错误

15、,符合设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5.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B. 城邦是指公民集团C. 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D. 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外邦人、奴隶和妇女处于无权的地位,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一种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因此A说法忽视希腊民主政治的范围和局限。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说法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的范围1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C【解析】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