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寒假开学考试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9538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寒假开学考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寒假开学考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寒假开学考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寒假开学考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寒假开学考试1.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2月寒假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1、血浆中含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其pH维持稳定。2、单细胞动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在剧

2、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血浆中pH值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D正确。故选D。【点睛】了解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人体血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蔗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靠Na+和K+维持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组成【详解】蔗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使血浆中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一方面血浆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过多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

4、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 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桑树和大豆间作时的光合速率与单作时的光合速率不是一致的,说明间作对于植物来讲是有影响的,曲线显示桑树

5、间作时呼吸作用变大,大豆间作时呼吸作用变小,故A选项错误;B、图中显示与间作相比,桑树间作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增大,而大豆减小,故B选项错误;C、大豆在光照强度达到两条曲线相交之前(如5)时,间作的光合速率是比单作还要高的,故C选项错误;D、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光补偿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点之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右图显示大豆单作光补偿点大于间作,所以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故D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

6、沉淀中B.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C.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D.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

7、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A正确;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

8、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标记,B错误;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C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录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A.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B. 细胞外液

9、、血液、组织液C. 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D. 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3、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详解】由题图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与丙为并列关系。突触包含突触前膜,而突触小体与突触前膜不是并列关系,A错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错误;由分析可知,种群特征包含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

10、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随机分布是并列关系,C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常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群落与种群不是并列关系,D错误。故选C。【点睛】了解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解答时先找出三个圆之间的关系,再找出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即可。6.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V区受损C.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11、,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S区受损,B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中枢之间的联系便可解答本题。7.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B. 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C. 艾滋病又称为

1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灭蚊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D. 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功能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免疫功能过弱则会导致免疫缺陷病。2、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3、自身免疫病是指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时,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器官视作抗原加以攻击,敌我不分,如红斑狼疮。【详解】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血清中的抗蛇毒抗体与蛇毒结合,使蛇毒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A正确;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蚊虫叮

13、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故灭蚊无法控制艾滋病传播,C错误;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及特点和免疫学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B. 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C. 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

14、97【答案】D【解析】【分析】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故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故不能判定亲本的表现型,A错误;由于含有A基因的小眼睛个体也可表现为正常眼睛,故不能确定F1正常眼睛个体是否都是纯合子,B错误;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由于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故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目中具“有A

15、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的理解。9.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 两者都只有B. 前者只有,后者有C. 两者都只有D. 前者有,后者只有【答案】D【解析】依次表示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而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存在DNA分子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即生理过程都能进行;效应T细胞没有增殖能力,不能发生DNA分子复制,但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即只能进行过程。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10.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B.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C. 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比值不同D. 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