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必修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2323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体感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简史。它由四课组成,其中“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述的是儒家思想是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第3课宋明理学”讲述的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抓住一条主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兴起、发展的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派形成并兴起;汉代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

2、阶段;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地继承,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在这其中,我们要重点抓住四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三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四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极其历史影响。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二、高考考纲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三、本课导学(一)“百家争鸣”1、概念: 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1)

3、经济: 瓦解(根本原因) (2)政治: 衰微(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 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 的重用。 (4)文化:贵族垄断 、 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也开始接受教育。出现一批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3、表现 (1)道家学派: 和 。 (2)儒家学派: 、 和 。 (3)墨家学派: 。 (4)法家学派: 。4、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观点其它孔子仁、克己复礼性相近有教无类孟子荀子君舟民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智慧课堂】一、研究探索1、了解什么是百家争鸣?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

4、而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2、了解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儒家思想,并比较三者的同和异。3、结合社会热点如建立和谐社会等思考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4、思考哪种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动荡和变革的社会状况,为什么?5、思考儒家思想更适合怎样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二、课堂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出现了气势恢弘的“百家争鸣”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分封制的崩溃 D封建制的形成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礼”的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孔子思想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B孔子力图维护西周社会的等级秩序 C西周时

5、期和谐的人际关系 D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对民众的重视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 )A统治者发善心 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 D人性本善6、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

6、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 )A“制天命而用之” B提出“人之性恶”C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D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7、“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8、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

7、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9、环球时报报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lOO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认知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 )A B C D10、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

8、动中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 )A B C D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3、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B C D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

9、项明显符合道家主张的是 ( ) A“民为贵”,“君为轻” B自然无为,祸福相倚 C“性相近也” D“兼爱”、“非攻”、“尚贤”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6、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 A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B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 C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D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治国的指导思想7、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

10、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8、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 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 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9、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11、 ( )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1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 B 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分)(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