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人民选修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1712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人民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人民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人民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人民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人民选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本课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本课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讲授新课: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1)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当时只是一个小教派。(2)发展: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当时的教会实行教区制,教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后来罗马教区的主教获得“教皇”称号。(3)基督教在欧洲的

2、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消灭,此后罗马教皇利用当时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756年,他从法兰克国王手中获得一块赠地,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处于皇帝的严密控制之下,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教义,它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互相攻击。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成为天主教,东部的基督教成为东正教。到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过程: (1)教会首先提出了“双剑说”即无论是王权还是神权都来自教会,教会只是暂时把象征王权的“剑”交给国王,因而王权

3、来自教会。后来教会又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教权是太阳,王权是月亮,就像月亮的光辉来自太阳一样,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2)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3)12世纪初又获得了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国内叛乱和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4)教会还组织十字军,对近东地区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表现: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这些土地由教堂和大小僧侣掌控,采用封建的剥削方式,所以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

4、封建主。教会还向所有的信徒征收“什一税”,教会的年收入是欧洲各国王年收入的总和。12世纪,罗马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影响:随着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天主教会日益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二)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中世纪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现在教会宣扬的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上。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即知识)、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天主教极力贬低理性,宣称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是圣经。 中世纪天主教的主要教义: (1)一神说和创世说:天主教认为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至高无上的。(

5、2)原罪说:人生而有罪,无法摆脱,人生的目的就是赎罪。赎罪的方法是虔诚地信仰上帝、温顺地服从上帝、忠诚地履行教义教规。(3)末日审判说:天主教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当历史的终点,也就是世界的末日到来时,上帝将对每一位亡灵进行审判,积善行德者将升入天堂,享受极乐生活;否则将被打入地狱,遭受无尽的折磨。(4)禁欲说:皈依教会只是赎罪的基本要求,天主教为每一位信徒,同时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制定了详细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的基本精神就是奉行禁欲主义,抛弃现世的物质享受,忍受剥削阶级的各种盘剥,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影响: (1)天主教堂遍布欧洲大部分地区,教堂的钟声不

6、绝于耳; (2)当牧师是人们最为理想的职业;(3)几乎所有的欧洲居民一出生,就要由牧师施行涂油礼;(4)作为一个教徒,平时每周都要到教堂参加弥撒,犯错时要到教堂进行忏悔;(5)教会还控制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的文化教育,学校与教堂和修道院合为一体,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宗教教义,主要课程是圣经。(三)教会的堕落 表现: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天主教会成为传播福音、解释圣经、拯救人类的专业组织。教会发布的各种决议、训诫具有了崇高的权威,信仰上帝也转变成服从教皇、信守教规。 教士生活腐化,道德败坏。初期的教会组织靠什一税和信徒的捐献维持生计,后来,教士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敛财,生活

7、糜烂不堪。 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教会的生财之道主要是出卖教职,出售宗教特许和宗教圣物。教会通过出售赎罪券,聚敛了无数的钱财。(四)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反对天主教的斗争首先从思想领域展开。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天主教对各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斥之为“异端”,对传播“异端”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宗教裁判所就是这种残暴、野蛮的象征。概况:宗教残判所产生于13世纪30年代,首先建于西班牙,后来逐步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目的:要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自己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宗教裁判所的手段如何卑劣野蛮,却挽救不了天主教会的衰弱的命运。(五)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原因:中

8、世纪晚期,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500年前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北欧及意大利的一些地区发展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既需要有自由劳动力以供剥削,更需要有广阔的市场获取原料、销售产品。他们提出了建立统一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王权得到加强,国家体制逐步完备,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新兴的资产阶级聚集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他们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2、表现:(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来自经济领域: 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

9、界的反对:专制君主需要组建军队,供养官僚,对大笔财富流向罗马严重不满;教产税收的豁免权增加了其他财产所有者的负担,特别是银行家、商人,他们纷纷要求取消教会的经济特权;中小贵族和新兴产阶级也希望占有教会财产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下层贫民也企盼教会减轻剥削,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来自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把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高利贷和手工业生产统统视为邪恶,声称除了为社会服务而应得的合理收入外,任何人无

10、权取得更多的收入,超额部分必须交给教会,由教会“发给”那些缺乏短食的人,这无疑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理想截然对立。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奶牛”的愤怒德国宗教改革: (1)背景:德国长期以来政治上四分五裂,这为教会盘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外交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德国社会各个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1517年,当时的罗马为筹集费用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而向人民出售赎罪券,大肆搜括人民;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将人们的意见写成了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

11、大教堂门口。 (2)内容: a、“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思想的核心,意即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马丁路德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而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C、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他主张:取消不必要的宗教节目,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撤销多余的宗教职务,限制挥霍浪费;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禁止教徒乞讨化缘。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于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a、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经

12、过长期的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皇帝被迫在奥格斯堡召开帝国议会,签署了一份协议,即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教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的权利,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同时还规定以1555年为准,属于路德教的财产归还路德教,天主教也有权保存尚为失去的权益,这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大约在德国发生宗教改革的同一时期,瑞士发生了著名的宗教改革。(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的宗教改革1、改革的过程:首先发生在苏黎世,1524年苏黎世取消象征天主教的圣像、圣物,没收教产,用民族语言做宗教布道,经过不懈的努力,苏黎世赢得了信奉新教的权利。更为激进的宗教改

13、革发生在日内瓦,改革的领袖是卡尔文。2、卡尔文改革的内容: (1)“先定论”:是在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的,卡尔文认为,上帝要求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有所成就,发财致富、扬名于世与积善行德一样都是上帝恩准的事业,卡尔文进一步指出,每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上帝早有安排,但凡人无法窥知,它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就意味着他是上帝的“选民”,将获得永生;失败者则是上帝的“弃民”,只能接受永恒的惩罚和死亡。(2)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简化教会仪式,他主张严禁偶像崇拜,精简神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他规定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长老会负责监督所有人的行为。3

14、、卡尔文改革的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2)在卡尔文的推动下,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教士会议负责起草法律,提交高级教士会议的批准。高级教士会议除了教士以外,还包括十二位代表人民的长老。新政权禁止一切娱乐和享受,所有公民必须过清贫、节俭的生活,卡尔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所有与之相左的思想被严厉禁止。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而日内瓦则是“新教的罗马”。但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1、背

15、景: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在他们的支持下,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到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王权已经凌驾于议会之上,但此时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主义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核心贵族的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的本国教会。 2、亨利八世的改革措施: (1)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议会还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2)英国民族教会又称“案立甘教”或英国国教。他的最高首领时国王而不是教皇,教区按照行政区进行划分,英语取代拉丁语成为礼拜时使用的语言,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基本保持不变。3、改革的结果: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烈的思潮,主张奉圣经为最高权威,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反对烦琐的仪式和奢侈的生活,新思潮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又被称作清教运动。结果这场运动遭到统治阶级的严厉镇压,大批清教徒迁居海外。但在英国国内,清教并没有灭绝,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