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学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0986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本讲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1年全国新课程高考试卷中本讲共出了13个选择题,涉及本讲内容的主观题共有5个,总分值超过了100分。命题的重点主要是西周宗法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元行省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选官制度的演变等。尤其是科举制更是命题的“重中之重”,共有3个选择题和3个主观题本讲仍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趋势:(1)题型:除选择题外,要注意探究题。(2)内容:宗法分封的特点和专制主义中央集

2、权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3)命题方式:新材料、新情景。(4)综合性:将古代制度与古代雅典、近代美国联系考查,将古代政治制度与今天政治体制改革,提倡制度创新与监督机制的完善联系考查将会是新的命题视角【高频考点1早期政治制度 】高考真题示例1(2011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C解析:C。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

3、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B、D项错误;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项。【解题技巧指导】 解题技巧指导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注重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分封制和宗法制主要盛行于西周,秦朝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但整个封建时代,分封制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分封的对象仅局限于皇家子弟,本题就考查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考生容易产生两个误区:一是根据教材内容认定秦以后分封制已不复存在,或只在西汉初年出现过。二是认为“分王子弟,以为屏藩”与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任何联系。这就要求考生不能被教材知识或观点所束缚,充分挖掘教材的隐含

4、知识。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教材知识回顾】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王位世袭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是联系紧密的三项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高频考点2郡县和行省 】高考真题示例2(2011江苏卷)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5、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解析: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答案为B。 【解题技巧指导】 本题对元朝行省制度进行考查,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完全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材料进行解答,考查了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较高;二是使学生通过本题了解行省制度的发展情况,补充了教材中行中书省的职权知识欠缺,让学生对行省制有了全新的认识。

6、做此类题时,同学们应注意阅读总结材料,同时要排除教材中相关知识的干扰。【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3科举制 】高考真题示例3(2011山东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强调这项制度可以调动各阶层参与政治并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科举制下普通下层的老百姓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相吻合,故选C项。 C【解题技巧指导】 本题以钱穆的评述作为材料,考查了科举制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进

7、一步考查了学生对科举制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切入点虽然较小,但考查的知识却是教材的重要知识,这正是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势。近几年高考往往以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同学们复习时要注重提升自己结合材料理解知识的能力,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分析重要的历史概念 【教材知识回顾】 科举制的前世今生:(1)创立:隋文帝首创以考试的办法选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形成。(2)完善:唐增加考试科目、创武举和殿试。(3)发展:北宋实行“糊名法”,防止考试作弊。(4)僵化: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5)废除:1905年正式废除。(6)新生:1994年中国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公务员,公

8、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逐渐形成 【高频考点4相权的演变 】高考真题示例4(2011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汉武帝通过建立中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三长制的实行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明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因此选C项。C【解题技巧指导】 本题考查古代分割和削弱相权的具体做法,属于教材的基本史实,但题肢的设计很巧妙:一是设计了知识陷阱,如“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

9、权的矛盾”,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二是故意混淆视线,西汉削弱诸侯王势力和北魏实行三长制的目的都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不是针对丞相。因而此题难度不大,但极容易失分。因此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一要认真审题,不能错过题干中的任何字词;二是要准确掌握史实,不能张冠李戴。【教材知识回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丞相居于枢纽地位,是连接政治制度各部分的关键环节。古代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说法。新华网上海2011年6月8日电,近日,上海市卢湾、黄浦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两区建制撤销,设立新的黄浦区。“撤二并一”相关程序仍在进行中。批复要求,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

10、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上海市自行解决。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2011年06月08日新华网(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等,包括每一种制度实行的目的、主要内容、影响等。 (2)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步削弱。 (3)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原因:中央集权演变的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行政制度的补充,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必然受中央集权变化规律的影响。

11、在各个朝代开始阶段,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度过大和军事问题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会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地方行政层级变多,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表现为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发展史,正是中央集权加强到削弱、再加强再削弱的交替更迭,地方行政层级变化也表现为波浪式,最终随着封建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而趋于稳定。 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材料二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革县乡财政管理方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管县”的改革试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组织结

12、构、减少行政层级,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强调:“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近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作为中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扩权强县”经历了从试点到以法规形式稳步推进的过程。“扩权强县”再次出现在一号文件,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将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综合材料三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

13、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级的相对稳定性表现在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究其原因,一是百里之县的设计比较合理,适合农民朝出晚归的出行要求,对于官员下乡劝课农桑也比较合适;二是维护中央政权的需要,县是各朝中央政府落实一切政令的基本单位,赋税征集、军队招募、百姓安居乐业皆属县的职责范畴。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归纳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规律和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基本特点。 (2)从材料二归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改革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3)分析我国地方行政层级调整为什么要以

14、县为基础?扩权强县改革有什么现实意义?【考查意图】本题目的在于透过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史实,寻找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正确指导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解题关键】 第(1)问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和发展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即可回答。基本特点要从材料中归纳。 第(2)问要从材料中提炼,体现了“扩权强县”改革从地方到中央,从财政到政治,从实践到法律等的探索历程。 第(3)问要求扣紧材料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回答。【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规律:地方权力逐步削弱;地方行政体制趋于完善。特点:波浪式演变;逐步走向稳定。(2)特点:地方探索,中央支持;逐步推进;从

15、财政改革开始;依法探索。(3)原因:县在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历史;百里之县的设计比较合理;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维护中央政权的需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政权运转效率;有利于提高地方的积极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解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建设一个高效服务型政府,最大限度增进公共利益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答案及解析1 C。本题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A项错在有效控制,因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项。2 A。本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