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对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素材选修6.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8862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对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素材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对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素材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对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素材选修6.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又必然对社会精神文明产生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道德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形成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科学技术罪恶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会使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堕落。老庄学派是这种思想最早的代表。老聃认为,只有无知无识的婴儿才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返回到这种“婴儿”的道德品质,整个人类社会都应退回到不要文化、不要知识、不要智慧的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在老庄

2、学派看来,机械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道德的败坏,为了保持道德水平,就必须拒绝一切“机事”。这种所谓“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是妄图使社会倒退的一种没落阶级的理论。在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家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使人道德沦丧。欧洲思想史上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卢梭,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卢梭把社会一切恶习产生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道德败坏,都归罪于科学艺术和文明的发展。他说:“科学和文艺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愈来愈坏了”,“一切甚至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因此科学与艺术的诞生乃是出于我们的罪恶。”他进而认为追求科学技术进步的危险倾向是“我们对于聪明才智

3、滥加报酬,而对德行则丝毫不加尊敬。” 卢梭的这些思想,虽然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强调科学技术而不重视道德品质的批判,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日益堕落的控诉,但是,他把科学技术看成人类道德堕落的原因,以致最终走上主张人类应当回复到无文化、无科学、无法律的自然社会的道路。二、科学技术自善论这种理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会使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在欧洲,和卢梭同时代的大多数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等人,都持这种观点。他们把追求人间的现实的幸福,作为自己道德理论的出发点,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的客观基础,也是道德的客观基础。他们强调,只有使自己和别人

4、都有幸福生活的行为,才是道德的。在他们看来,利益和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人类道德努力的准确尺度。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观念以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为前提,依据社会的和个人的现实利益而变化。由于重视个人和社会的幸福,他们都认为科技越发达,物质财富越丰富,就越能使个人得到幸福,越能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其结果就越将有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卢梭的观点,他们是不赞成的。三、科学技术或善或恶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提高一部分人的道德水平,又会使一部分人的道德品质败坏。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伦理学家鲍尔生是各种伦理学派上的折衷主义者。在他看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发明的进步,固然会使一部分人的道德堕落,

5、但是,也形成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新美德。其结论是:科学技术和文明不断进步,道德也是随着进步。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有神圣的爱情,忘我的忠诚等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也有道德上的败坏。如果把这两者加以比较,显然是善多于恶。道德还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四、科学技术善恶并进论在我国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章太炎为代表。他在俱分进化论一文中力主随着社会的进化,善恶是并进兼行的,即“善亦进化,恶亦进化”。他还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一部分人的道德日趋败坏,另一部分人则仍能保持优良道德风尚。他认为剥削阶级及其附庸都是不道德的,而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则是有道德的,这种观点包含着合理的因素。目前,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同道德发展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人类越来越受奴役,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幸福,使人类的道德堕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道德的不断进步,即使是在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的范围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达到所谓“精神王国”的境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