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3192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教师教学用书素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8735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3192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教师教学用书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3192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教师教学用书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3192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教师教学用书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3192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教师教学用书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31929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教师教学用书素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教 学 目 标一、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因此,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通过对德、日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本性。二、基础知识目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

2、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三、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方式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要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四、日本

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包含四个子目,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分别讲述了美、德、日三国资产阶级应付危机的不同方式。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本节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本节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一、

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1.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危机。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

5、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

6、的崩溃准备了条件。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2.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教材对此归纳了三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3.这场危机的影响。对这场

7、经济危机的影响,教材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从局部看,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美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胡佛政府一

8、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危机更加严重。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一千三百万。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是指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措施。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罗斯福上台伊始,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到4

9、月,存回银行的存款已达10亿美元。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第二,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工业复兴法的中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第三,调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第四,积极推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政府在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救济失业的同时,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还能造福于社会。3.

10、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它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材对此归纳了三点: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其次,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第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

11、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个问题: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首先,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1932年,全国有2/3的工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农业下降30%,大批小农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魏玛政府显得软弱无能。统治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以对内稳定统治秩序,对外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第二,纳粹党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广泛的支持。纳粹党向工人保证要实行社

12、会主义,让工人分享政治权利,保证工人的经济利益;向农民许诺取缔土地投机,并给农民以经济援助。针对人民普遍感到在凡尔赛体系下受压制的情绪,谴责凡尔赛条约是国耻,宣传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这些宣传蒙骗了很多在经济危机中陷于绝境中的中下层民众。纳粹党的人数到1933年猛增到近百万,在1932年夏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第三,纳粹党争得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希特勒曾公开宣传,纳粹党执政后,还要大大扩充国防军,强加在德意志身上的凡尔赛和约必将被摆脱。这使青年军官同情纳粹党的人开始增多。同时,纳粹党人还竭力争取大资本家的支持,希特勒不仅四处活动,与大资本家进行私下会谈,而且还在有

13、垄断资本家参加的会议上发表演说,攻击民主制,攻击布尔什维主义,鼓吹种族优秀论,叫嚣扩充军队,得到了垄断资本家的支持。1932年11月,20名金融家、工业家和大地主上书总统,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政治上,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纳粹党上台后不久,就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因德国共产党的力量正在逐步壮大,纳粹把共产党看成是对独裁统治的最大威胁。然后,又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法西

14、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经济上,希特勒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其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文化思想上,严格控制文化教育领域,焚毁进步书刊,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英法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希特勒的军事冒险行动得逞,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目,教材主要讲了以下两个问题: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日本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因此,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经济危机期间,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农产品价格惨跌,阶级矛

15、盾尖锐,广大工人、农民为生存展开空前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的斗争。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猖獗,军部法西斯势力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法西斯分子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日本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对其无权过问。法西斯分子的活动更加嚣张,他们公开,并在“防止”的口号下,摧残一切进步力量;他们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杀死与他们意见不一致的统治集团中的个别首脑;他们甚至发动军事政变,以期达到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目的。1931年,在日本军部策划下,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日本政府的政策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

16、政策。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组阁不久,就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这为军部控制政权提供了合法手段,从此,军部可以操纵内阁,使之沦为自己的傀儡。军事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起来。广田弘毅内阁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基本国策纲要,把“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教学建议一、本节教材用2课时。建议教师:要注意本节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联系与衔接,初中教材以具体史实的介绍为主,高中教材在史实方面有些扩展,同时,增加了对史实的评价与分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初中教材涉及过的史实部分,不要简单重复,应使学生从新的视角或新的高度对历史事件重新认识,以做到温故知新;对理性的内容,应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