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4 人民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6706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4 人民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4 人民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4 人民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4 人民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4 人民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前提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秦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六王毕,四海一”知识链接直道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有学者对秦直道遗址做了实地考察,使直道的位置和走向得到确认。经实测,直道全长700余公里,许多路段残存路面的宽度在30米至50米之间。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朝。 知识链接秦汉长城 自秦始皇

2、统一以后至汉武帝时代,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建成了新的长城防线。战国时期的长城部分被衔接利用。秦汉长城西起甘肃敦煌,东至辽东碣石,长达6OOO公里以上。秦汉长城是代表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秦汉王朝强大国力的体现。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灭六国后,秦军又展开了统一岭南地区的战略攻势,但遭到顽强的抵抗。后来由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经过激战,终于平定了岭南。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的地区

3、,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海内为郡县史学争鸣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由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46鄙的方位加以标注,此说的权威地位已经确立。但新近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管辖。新出秦简中的洞庭郡与黔中郡是什幺关系,甚至于秦郡总数是否应该相应增加,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新问题。学习思考明代思想家李贽

4、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如果“朝议”的方式不再采用,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 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

5、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削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资料卡片“九卿”的职能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卫尉:主管宫门屯卫;太仆:主管宫廷舆马;廷尉:主管司法;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知识链接“挟书律”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即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秦统治者颁布“挟书律”以及焚书令”

6、,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百官公卿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有人称之为“九卿”。地位与之相当的还有主管京畿治安的中尉,主管宫廷工程修建的将作少府等。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学习思考 在你的家乡和邻近地区,有没有文明初期的遗存?这些遗存有哪些特征? 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西汉儒学宗师董仲舒说“秦重禁文字,不得挟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殄贤圣之文,厥辜深重,嗣不及孙。” 为什幺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 -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